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8482    
 
   网站首页 | 营养研究 | 健康管理 | 函授考试 | 报名咨询 | 创造思维 | 企业简介 | 联系我们 | 注册登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论文 >> 【论文】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人才的培养
【论文】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人才的培养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人才的培养

 

 

黎黍匀 古秋娥

 

(广西亚健康科技研究会副秘书长,广西亚健康科技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摘要】医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领域属于新兴领域,相关人才大量缺乏,亟待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由于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领域涉及大量的健康信号识别工作以及各类依据信号作出分析结果,需要具备扎实的综合医学人才才能担任。本人通过对两者的定义分析,提出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领域人才培养的建议,并指出该领域的相关人才培养需要设置综合的课程体系;如此才能达到培养既具备综合知识能力又具备“上工”水准的人才目的。

【关键词】治未病;亚健康;防治;人才

 

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领域,由于该行业属于新兴的领域,相关涉及其定位、模式、人才特点、职业规划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很少。20213月,通过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知网等学术期刊信息网搜索“中医治未病&人才培养”及“亚健康&人才培养”关键词进行搜索,仅得到相关文献仅有2篇;其中关于人才需求方面,黄建波等人2017年对亚健康服务机构的人才现状和亚健康人才的培养现状等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发现,亚健康调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中医学“治未病”思想赋予亚健康防治新的内涵,可以拓展中医预防医学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亚健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1]。另一篇为王济等人于2018年提出了中医“治未病”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的意见。根据中医治未病的学术内涵,培养符合学科特点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遵循中医教育模式特点,构建全方位中医治未病人才培养体系,争取国家和行业,社会的支持,搭建多维度的人才队伍平台[2]。而在网络媒体方面,有报道提及“治未病人士多是‘半路出家’,专业人才匮乏”的观点[3],此外国医专家王琦透露,他本人曾在国内57家治疗未病的单位做过调研,人才队伍的匮乏是众多治未病的单位反映的问题之一。可见,中医治未病/亚健康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尚缺乏相关的系统研究,处于比较初级的起步阶段,如何对该领域的人才培养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是当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了解两个概念的核心

 

要了解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方式,首先就需要把二者的概念内涵研究清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出现,而亚健康的概念,是近代预防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新名词。虽然二者相比,有背景及表述的差异,但是在本质方面,是有其内在的共通性的。

12治未病的范围

治未病最早的出处是《黄帝内经》中《素问•四季调神大论》[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到了唐朝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生序》[5]中提出了:“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之后也延续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内涵。可见,治未病的实质是防止健康人群(不包括发病或已病愈者)不进入疾病阶段。

到了近代,有学者或学界将治未病理论扩展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6]。其实,古人提倡治未病,并没有扩展到“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内容的,因为孙思邈已经给予了回答:“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现代学界提出的“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已经属于“下医医已病之病”的范围,即严格来说,非属于真正的治未病的范围。只是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分类,把防治的西医理论,即防病和治病的含义,放到治未病的范围里面,使古代的治未病包括了防治未病状态以及使身体任何状态(包括病前、疾病、病愈等过程)都使之未发生疾病。而古代介入治疗的主体乃为“上医、中医、下医”三类人群,即“上医”的要求更高,达不到“上医”境界,是不能介入治未病的范围的。现代的治未病主体统一指医务工作者或合格的健康管理者,对其中的要求尚未能按照“上医”“下医”的能力级别划分。这会影响到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实际设计。

12亚健康的范围

关于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研究学者古秋娥专家提出,所谓亚健康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某种疾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与心理失衡状态。同时认为,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善,出现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7]。该定义及描述,目前仍然还是我国比较系统的标准的概括。王天芳[8]等人提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存在着互相包含的关系,其边际难以明显区分;但是其提出了二者的范围划分,对于中医的“已病”及“未病”的定义分析模糊,不能清晰划分其于亚健康的定义关系。但是王天芳等人提出的中医诊断手段为亚健康调理提供有益方式是有意义的。

13本质一致

实际上,中医的“未病”状态,本质上与现代医学界提出的亚健康状态是一致的,只是亚健康的概念没有“未病”这个概念经典而已。首先,“未病”是从生命角度提出的;而亚健康则是从身体的形态特征提出的,范围没有“未病”那么广深。其二,中医讲究从自然时空规律对身体的影响状态而定义“疾”和“病”,其中比较重要的规律就是阴阳规律。生命是从阳的状态进入阴的状态,就是一生,因此人体一旦处于阴超过阳的状态,而且是反常于当下的时间和空间,则为“疾”为“病”。《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认为中医的开方就是就是开时间[9]。而亚健康的定义没有从这个角度展开,而是从器官的属性范围进行定义,范围没有中医“未病”的广泛;“未病”既包括了人处于时空状态的错乱又体现出躯体器官的异常,包括了身体亚健康定义的范围。

 

2从定义核心划分人才培养标准

 

由于治未病是从身体内外的综合视角提出的定义,而亚健康更倾向于身体内部的器官异常而提出的的定义,所以说,中医的治未病概念包含了亚健康状态。因此,中医治未病的人才能力层次,也应该包括了亚健康领域的相应内容。由于当前行业尚没有研究学者提出比较系统的人才培养理论,这里则从学科的定义特征提出其相关的人才培养的标准。

首先,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防治的人才培养,则必须从身体之外、身体之内两个领域进行考虑。所谓身体之外,就是中医关注的时空现象、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人与自然规律的互动范围来观察,身体是否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中,一旦阴阳失调,则进行及时纠正,此所谓进入治未病阶段。唐朝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思邈正是从食疗开始纠正混乱的身体“时空状态”,达到恢复平衡的阶段;一旦越过这个阶段,无法平衡恢复,才考虑“命药”。如果不理解中医的文化内涵,简单以为未病只是身体部分的异常,那就难以根除病根。而关注这些因素,正是现代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转化的重要内容。亚健康的状态出现,其各类异常状态,同样与各类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社会因素影响关系密切,如果防治亚健康的人才,缺乏这些综合因素研究的能力,则很难成为合格的人才。

其二,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防治的人才培养,必须从中医体系和西医体系两个领域进行培养。首先,中医体系拥有丰富的技术分析“未病”“亚健康”状态。如望、闻、问、切,又如五行对应器官分析、虹膜诊断、手纹诊断、肚脐诊断、指甲诊断、穴位分析等等方面,能够基于身体的各个微小部位,进而推理出身体所处状态,属于很高明的分析方法,可以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同时,亚健康领域的防治知识,属于西医范围,如各类体检方式、心理咨询、生活方式调查等等,也是有益的措施。中西两个领域的防治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既能促进人才技能提高,也有利于综合人才的成就。

其三,由于治未病、防治亚健康都是防微杜渐,如何识别身体这些微小的信号,达到防治目的,并融会贯通准确应用,相关人才培养应该接受健康、亚健康、疾病等过程的医学训练,而不是单一的“未病”“亚健康”技能的学习。《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10]提到:“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未病和亚健康状态,本质上就是身体发出的“至精至微之道”,如果对于这些提前发出的信号,没有识别能力,很容易把防治工作流于形式,人才培养也沦为空话。因此,对于健康、亚健康、疾病等过程,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防治的人才,都应该纳入其中学习。

 

3 人才培养应设置的课程

 

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防治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设立以下相关的专业课程内容:

一是中医医学课程。医学课程包括了中医临床诊断、临床治疗、临床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接触,利于学习者对中医的临床流程及细节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很好掌握地理解健康状态的人体特征与疾病状态的人体特征,利于迅速识别出未病的各类信号,利于防治的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中医的诊断课程。诊断课程分为疾病诊断技能和未病状态的诊断技能。疾病的诊断技能包括了望闻问切,舌诊、切脉等内容,而未病状态诊断技能包括了手诊(以王晨霞为代表的体系)、面诊、经络分析、指甲分析、肚脐分析、虹膜诊断、五行器官对应分析等方面。尽管未病状态的诊断技能有的还未完全得到各界的统一意见,但是,未病、亚健康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人才相对缺乏,理论研究稀少,以上的提议可以作为一个借鉴参考。

三是设立西医临床医学课程。西医临床医学课程包括了体检技能、疾病治疗、疾病护理等过程,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从身体的外显形态观察到各类疾病的或非疾病的信号,能够对于不同人群作出比较全面的分析评估。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未病、亚健康人群,存在着一些知识的偏向性接受问题,对于偏向西医的人群,使用中医诊断手法,未必得到认同;而对于偏向中医的人群,使用西医的诊断手法,也未必得到认同。而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治未病、防治亚健康的人才,则必须掌握知识体系,利于达到技能有效应用的目的。

四是西医诊断技能课程。西医对于各类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方法,能够直观反映出未病、亚健康人群的状态,利于促进防治工作的推进。比如血压测量、血糖检测、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等等,能够让服务对象清楚知道自己体质的状态,也能够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提升。因此,这是人才培养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五是营养学课程。营养学课程的知识学习,能够利于掌握营养素和非营养素方面的知识的掌握。饮食的营养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治未病、防治亚健康的重要阵地。通过掌握系统的营养学知识,可以促进对烹饪的营养指导、日常饮食营养的设计、各类营养需求的方案制定、营养保健食品的指导等等。营养学是连接中医和西医的良好桥梁,也是中西医学体系相互过渡的中间地带。

六是经营管理课程。该类课程属于促进相关人才在综合事务方面的管理能力。因为治未病、防治亚健康的工作,设计到运用中西医学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涉及到各类信号的识别和记录、分析、研讨;更涉及到各类调查和分析、归纳综合、人际关系的沟通和交流、团队的合作和研究等等过程,不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则难以成为优秀的相关人才。

七是创新思维课程。由于治未病防治亚健康领域,涉及庞大的各类未病信号的分析、各类健康状态的确认,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思维,很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成立,成为按部就班的机械性行为。而创新思维的介入运用,则利于工作人员主动识别各类信号,灵活应用知识体系,并创新方式和方法完成工作。如果缺乏创新思维,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则容易墨守成规,机械地照搬理论套用实际,导致各类分析的误差增大。

八是厨师课程。厨师课程对于了解饮食的设计、烹饪的菜品营养的损耗保留、营养菜品的评价、日常咨询者饮食的操作分析、各地菜系的文化及忧劣了解、服务人群的生活方式的了解等等方面有积极意义。民以食为天,关注饮食和烹饪,其实也是食疗的工作内容之一。唐朝孙思邈提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把食疗列为治疗未病、亚健康方面的首要选择。正因为如此,厨师课程也属于人才培养范围的课程之一。

通过以上的八个领域的课程学习,才基本具备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领域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具备如此综合全面的知识体系,才符合古人所谓的上医”“上工的基本要求。当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何熟练掌握上述的知识,决定着每一个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的学习者是否成材与否。因为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领域,不是单一的专业医学工作者能够担负得了的,也不是某一个领域专家能够胜任的,因为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领域,需要分析的重点是未病的信号、亚健康的信号。有的信号没有让人感觉到,需要分析出来;分析出来还需要受诊者相信接受,相信接受还需要进行各类建议,建议之后还需要积极推进其行动达到效果,这些过程需要相关人员克服受诊者的怀疑、受诊者专业能力低下等等困难,还要对分析信号预测精准,能够让受诊者信服,这些分析和解决过程,远比看得见摸得着的疾病阶段要困难多了,是以,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不按照上工标准来培养,则难有所成,容易成为四不像的次品。至于相关的道德标准内容,则因为是人才培养的常规内容,这方面就不予以分析了。

 

4 结论

 

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的人才体系,应该体现中西结合的特征,体现古今融通的特征,体现上工的技能标准。因为未病本身就是一个无明显疾病喜好发出或无疾病征兆的领域,难度远超过疾病临床阶段,一旦错过,或许会导致各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到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历代记载各类杰出的医学家在治未病领域的事迹,他们在这些过程中的表现,无一不是具备深厚的诊断分析能力、具备各类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具备杰出的沟通能力和精湛的医学技能。而当前社会,介入治未病的人才甚为缺乏,不得不让医学工作者半路出家” [3],不但不利于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的工作进行,而且会到医学工作者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设置和培养符合上工水平标准的人才,是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行业必然的选择。

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实质工作就是通过专业知识分析出各类信号,从而准确预测身体不良的行为后果或潜伏疾病的发展趋势。而对比是被症状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的工作多数为接触可视范围的症状,识别信号的工作尤其艰辛。即使是当前的医学工作者,担负起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领域的工作,也不尽人意,根本原因就是综合能力的缺乏。因此,设计综合的知识体系、按照上工标准培养人才,将是治未病和防治亚健康领域的未来趋势。

 

【参考资料】

 

[1]黄建波,楼招欢,毛盈颖,.亚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025(019):1-4.

[2]王济,李玲孺,李英帅,.对中医治未病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 2018, 037(002):42-44.

[3]中国新闻网.中医专家:治未病人士多是半路出家专业人才匮乏[EB/OL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

/20160326/1110889.shtml2016-03-26 21:58:01

[4]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孙思邈.《千金要方》[M] .唐,约永徽三年(652年).

[6]赵扬,谭艳云,王文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5, 7-9,2017.

[7]古秋娥.健康必备(下)保健秘诀[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4.

[8]王天芳,薛晓琳.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C]// 2008'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 2008.

[9]刘力红.思考中医[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高保衡,林亿等.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宋代.

 

 

 

 

发表日期:2021年3月31日    浏览次数:1477次
  上一篇:【论文】手纹数据化分析亚健康人群的体质   下一篇:【研究】学术论文引用中的陷阱研究
 
评论 评论总数:1 条 [ 查看全部 ] 评论
评论人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管理员 纠正1:倒数第二段"无明显疾病喜好发出",喜好应为"信号". 纠正2:倒数第二段落的末尾句子:"而且会到医学工作者带来极大的负担",到字应为"给". 2021/4/21
共有[1]条信息 分118条/页 当前第1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我要发表评论:
评论人: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发表评论,前去注册,我已经是会员,我要登录
 相关文章
·[研究]营养师的级别以及职业划分 2009/6/17
·[研究]用营养揭开光绪皇帝死亡之迷 2008/3/31
·[研究]总统威尔逊因病催发二次大战 2008/4/1
·[研究]总统叶利钦:因慢性病远离权力 2008/4/1
·[论文]我国民族健康产品发展对策 2010/4/29
·【研究】营养学学科整体缺乏创新精神 2018/10/8
·[信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南通回应禁止制造销售殡葬用品不妥
·【交流】食物营养成份逐年下降有退化现
·[书讯]《干细胞市场营销》目录
·【常年】历代养生古文写作专题课程
·【汇总】课程函授讲授报名指南
·【简介】黎黍匀
·【课程】营养师1-8级函授课程及标准
·【课程】营养师1-8级函授课程及标准
·[服务]黍匀营养手纹分析专题
·【函授】课程报名表与缴费
·[研究]营养师的级别以及职业划分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
·[指导]你应该如何学习营养学?
·[图片]为爱50年凿六千阶梯
·[概念]生命力指数
·[评论]《肠胃决定健康》的思想高度
·[讲义]减肥饮食设计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增加了总β放射
·[信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南通回应禁止制造销售殡葬用品不妥
·王海打假:天赋五常稻花香属于冒充
·[健康]当心这些越养越病的假养生建议
·[疫情]国家卫健委关于疫情最新通报
·[分析]陆挺:今年房地产市场或迎来出
·[信息]定价无标准,万物皆干细胞吗
·研究称ChatGPT压力大时会欺骗人
黍匀评论 - 推荐文章 - 新增文章 - 联系我们 - 企业邮箱 - 网站支持
CopyRight 2009 www.shuyunyingy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黍匀营养创造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71)13078904345  服务邮箱:shuyunyy@163.com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955525968
备案号:桂ICP备09002927号  你是第 1521751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