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中医收徒条件另人咋舌
——哪些人不适合学中医
黎黍匀《五分钟学中医》,转摘请著作者
谁可以学习中医呢?其实大家都可以学。
但是,谁可以成为中医大师的入门弟子呢?这就难了。
你不要以为现在医学院招收学生、宣个誓就可以成为医学生、做医生了。古代对医生的定义就严格多了。单是考察的时间就长达数年以上,最多的考察达到30以上。考察结束了,教学的时间也各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是多少年才可以得到机会学习某个技术,有的要求悟性不到,有些高层次的知识是不传承的。
为何如此呢?
因为中国医学的传统认为,医学是一项事关生命的大事件,远比“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重要。更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要求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发现,一旦中医出现了医学大师选择了下一代传人的时候,这些传人确实秉承了先人的道德标准、技术标准。因为古代的医学书籍相当绝密,一旦掌握就可以成为行业的顶尖,所以,是否能够学习到,已经不是他们寻找传人的第一条件,而是否有资格学习成为了其核心标准。正因为这个传统,我们的文化才参照中医说出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这个道理的基础是建立在完善的技术标准基础上的,现代人使用该句话的时候,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所以就不大适合随便讲。
中医这个传人标准有多大影响力?
其实这个标准几乎覆盖了国家各个领域。《史记》讲述了尧、舜如何获得帝位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里面的条件的苛刻程度。
古代传承历史
尧继承帝位的时候,考察的条件少了一些,但是仍然很谨慎。因为他的条件很明显地让高层发现:放勋(帝尧)的仁德如天的无尽,他的智慧如神般微妙。接近他如太阳般和煦,远望他如云彩般绚丽。富有而不骄纵,显贵而不惰慢。戴黄色冠冕,穿黑色士服,乘红色车,驾白色马。能弘扬顺从的美德,以敦亲睦族。亲族已和洽,又明确划分百官的职责。所以能够出现百官治绩卓著,亲和团结天下诸侯的境界。
而当尧要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舜成为了考察对象。但是,之前还是费尽周折。当时的尧说:“谁可以治理国事?”放齐说:“嗣子丹朱通达明理。”尧说:“唉!顽劣好讼的人,不能用。”讙兜说:“共工遍揽事务,颇见成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巧言善辩,而用心邪僻,行象恭敬,事实上却连上天都敢欺谩,不能用。”尧又说:“啊,四方诸侯领袖,现在滚滚洪水漫天而来,包围了群山,淹没了丘陵,老百姓忧心忡忡,谁能治理呢?”四人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人违背命令,残害同类,不可以。”四人都说:“先用用看吧,真的不行再不用。”尧用了鲧,但九年下来,治水的事业一点没有成绩。
尧说:“四方诸侯领袖,我在位七十年,你们来接替我的帝位吧!”四人回覆说:“鄙陋的德行,会玷污帝位的。”尧说:“那么你们尽量地推荐,无论是显贵的亲戚,或者是没有关系的隐居人士。”四人同声向尧推荐说:“有一个没有结婚的平民叫虞舜的。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心不向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却能够和睦孝顺,把一个家处理得雍雍穆穆,没有出什么差错。”尧说:“我来试试吧。”于是开始了考察的行动,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以深度考察。当时的舜已经30岁了。
我们先看看舜的出身和家庭背景:舜,名叫重华。其父亲人称瞽叟。属于身份卑微的普通百姓。舜是冀州人,曾经在历山种过田,在雷泽捕过鱼,在黄河边作过陶器,在寿丘作过多种手艺,又在负夏赶集作过小生意。舜的父亲瞽叟瞎了眼睛,舜的母亲死后,瞽叟的续弦生了儿子象。象狂傲骄纵。舜顺从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友善。但瞽叟欢喜后妻的儿子,时常想杀舜,舜每次都躲避开;有小过失的时候,便接受处罚,以顺从的态度待父亲、后母和弟弟,一天比一天诚笃小心,从不懈怠。象想杀他,找不到借口;他却一心只是希望常侍候在父母的身边。
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观察他怎样治家;又使九个儿子与舜共处,观察他怎样处世。舜住在妫水湾里,家居行为认真不苟,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能遵守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都更加友爱。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能让出自己的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上的人都能让出自己的住所;在黄河沿岸作陶器,黄河沿岸出产的陶器没有粗制滥造的。一年之后,他所住的地方成了村落,两年便成城邑,三年便成都市。尧于是赏给舜细葛的布衣和琴,又为他建筑仓廪,并送给他牛羊。
他父亲瞽叟还是想杀死他,要舜到仓廪上去涂合缝隙,瞽叟从下面放火焚烧仓廪;舜利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逃走了,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特别开了个隐密的小孔道,可以从旁边出来。等舜已经深入井中,瞽叟与象合力倾倒泥土把井填实,舜从隐密的小孔道潜逃出来跑走了。瞽叟和象非常高兴,以为舜已死。象说:“主谋是我,我愿意把舜的财物分给父母一份。”接着说:“舜的妻子和他的琴,我来享用;牛羊仓廪,分给父母。”于是象就到舜的卧室居住,弹他的琴。这时,舜去看他,象愕然不快,说道:“我想念你正想得厉害啊!”舜说:“如果是这样,那就很好了!”舜仍然孝顺瞽叟,友爱弟弟,更加仔细小心。于是尧试用五种伦理和各种官职来考察舜的才能,结果都办得令人满意。
尧十分满意,就使舜用心宣扬五种伦理,五种伦理都为人民所乐为。又使舜担任各种公职,各种公职都处理得井然有序。使他在国都四门接待宾客,四门的宾馆一片和穆,从诸侯国远道而来的宾客都肃然起敬。尧又使舜进入原始山林川泽之地,在暴风雷雨中,舜能够不迷失方向。尧认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把舜召来说:“你计划事情周密,你所说的必定可以做到,这样已经三年了,你来登帝位。”尧在帝位七十年而得到舜,又过了二十年而告老,令舜代行天子之职,把舜推荐给上天。尧帝从帝位退下来,二十八年而寿终,百姓十分伤痛,像是死了父母一样。三年之内,天下不奏乐,以表示对尧的怀念。帝尧去世,三年之丧过后,舜为了要让位给丹朱(尧的儿子),走避到南河的南方。诸侯来朝见天子的,不去朝见丹朱而去朝见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歌颂政德的,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吧。”于是登天子之位。这便是帝舜。
大家看完历史的记载,一定惊讶古代人选择继承人的苛刻程度。其实在古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再看秦朝末年的张良,遇到了奇人。该奇人要求张良凌晨四时到一个桥头等他。张良因为对方是老者而尊重地去了。凌晨四时到达的时候,老人生气了,说太迟了。连续几天都嫌他迟到,最后一天张良干脆坐在桥头直到凌晨。老人两点左右到了,很满意地说:“可教也。”于是给了他一部兵书,叮嘱几句就离开了。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张良成为大汉朝的开国元勋。这里的考察跟无理取闹有相同之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之前老人肯定长期考察了张良,到了一定的时候才见面,制造奇遇的。
医学传承历史
扁鹊经过十多年考察获得医学传承。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扁鹊十分尊重他,如此相处了十年之久,很是融洽。经过长期的交往,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详细见[黍匀字典][人物]扁鹊 )
从这里的记载我们发现,扁鹊尽管与师傅相处融洽,但是却暗中被考察了十年,才获得师门认可。而我们也可以知道,他师父长桑君为了获得一个传承人不惜化上十多年的时间来考察。
淳于意层层认可最终获得真传。他是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长官,他是临淄(zī)人,姓淳于名意。年轻时喜好医术,拜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公孙光观察他五年,认为他值得学习医学,于是临死前将自己的十本秘籍给了他,并对淳于意说:“我这些书你看完之后,还不是最好的,你要得到最好的,还要向公乘阳庆学习。”于是他把淳于意推荐给了同乡名医公乘阳庆,不久就离开人世了。其实公乘阳庆也暗中考察了他很久,知道他不喜官术,性格正直,好学勤敏。汉高后八年(前180),公乘阳庆让他拜师学医。这时阳庆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告诉淳于意说,要他把从前学的医方全部抛开,并要求不允许告诉他的家人。然后把记载有秘方的几本书全给了他,并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观察面部不同颜色来诊病的方法,使他预知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判断能否治疗,以及药剂的数量方法。学了三年之后,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
大概很多人对他不是很熟悉,不过提到24孝的故事大家也许熟悉。汉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朝廷控告他行医得罪人,根据刑律罪状,要用传车押解到长安去。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他发怒而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于是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感伤,就跟随父亲西行到了长安。她上书朝廷说:“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齐国人民都称赞他的廉洁公正,现在犯法被判刑。我非常痛心处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残的人也不能再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行,最终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没入官府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使父亲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悲悯她的心意赦免了淳于意,并在这一年废除了肉刑。淳于意也明白了当年他的师傅为何韬光养晦、隐在人间的原因。因为这人间很是凶险,需要智慧处理。([黍匀字典][人物]淳于意 )
药王孙思邈学医是因为孝心被接收的。孙思邈出生于陕西耀县的一个贫苦家里,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在他七岁时,父亲得了雀目病(即夜盲症),母亲患了粗脖子病。有一次,父亲在锯木时,看到他在一边发呆,便问他:“孩儿,你长大了也要做木匠?”孙思邈回答说:“不,我要做一名医生,好给父母亲治病。”父亲见他一片孝心,心里十分感动。第二天就带孙思邈去城外一座大窑里上学。孙思邈十二岁时,父亲送他到附近的张七伯家去当学徒。在张七伯家当学徒的三年,他师父十分为难,无法解决很多他要问的问题。后来,他才知道师父只会用一些土方治病,不懂药理。师父就对他说:“你聪明好学,我不能耽误你的前程,从这里北去四十里的铜官县有位名医,是我的舅舅,你到他那里去学医吧!”说完,还送了他一本《黄帝内经》。
第二年,孙思邈回到家乡开始给乡亲们治病。在行医时,他不贪财物,对病人同情爱护,渐渐地在家乡有了点名声。有一次,他治好了一位病人的痼疾,病人到他家来答谢,得知孙思邈父母也身患痼疾,就对孙思邈说:“我听说太白山麓有一位叫陈元的老医生能治你母亲的病。”孙思邈听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就往太白山。从家乡到秦岭太白山有四百里路程,孙思邈走了半个月才打听到陈元医生,并拜他为师。陈元见他一番孝诚之心就收他为徒。在那里,孙思邈终于学到了治粗脖子病的祖传秘法,可是如何治雀目病却毫无头绪。一天,孙思邈问师父:“为什么患雀目病的大多是贫苦人家,而有钱人家却很少见这种病?”陈元听后说:“你的话很有道理,不妨给病人多吃点肉食试试。”孙思邈按照师父的话,要一位病人每天吃几两肉,但病人试了一个月仍毫不见效。于是他再翻遍大量医书,终于找到“肝开窍于目”的解释,他就给那位病人改吃牛羊肝,不到半个月果然见效。孙思邈回家时立即用在太白山学到的方法给父母亲治病。不久,他父母亲的病都痊愈了。
中医收徒条件总结
通过上面的历史故事介绍,我们基本明白了中医传承徒弟的方式。因为中医基本上是大自然的规律反映,是集中了千百万年前古人的智慧的大集成,已经在实际临床方面得到了有效验证。所以在选择人选的时候,已经属于“传宝”、传“秘籍”的行为了,能够继承这些宝物的人,如果心术不佳,以此敛财害命,世间难有可制服其之人,这将危害社会,带来不良结果。因此,如何守护这些秘籍,成为了中医大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华佗的医学秘籍没有被完整传下来,是因为当时他还没有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值得继承这些医学秘籍。可惜,曹操要害他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传人。因为他觉得可惜,不甘心,想随便传给狱卒,希望得到有缘之人传承下去,但是狱卒恐惧之下不敢要,最后烧毁了这些医学秘籍。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不过,淳于意的师父相对坚决了,即使是自己家人(或家族的人)也不愿意传下去,就象当年的帝尧,觉得儿子不行,不合适传承,只有舜合适,就传帝位给外姓的人了。他们有原则,只找合适的人。在《黄帝内经》里面记载了《太始天元册》的传承细节,这是一个家族传承,传到黄帝对话的鬼臾区,已经是第十世了。而且各代的水平都很高。
不过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历代的名医没有很好的传承下来,多数是几代之后就无法传了。所以我们至今没有看到一些系统的大师传承脉络,只是都有阴阳思想在里面,一直没有变化。
我们这里总结一下:
1、中医传承的目的是保证医学秘籍得到良好流传后代。
2、中医寻找传人德第一位,才第二位。
3、中医传承讲究学习者的悟性、耐性、心性。所以都有一个长期的考察期,耐心不到,就不传。
4、中医传人的考察都是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达到自然状态。
5、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传人,中医大师是宁愿销毁秘籍也不传下去的。
6、中医传承的物质条件很简单,只要人合适,传承几乎是免费的方式进行。
看来,这些条件放到当代,简直是让人目瞪口呆的,怎么会这样?
其实中医就是这样,所以中国的医学院在历史上几乎没有,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但更多的是崇敬,崇敬这些祖先世代守护的法则。
用到营养学领域,道理一样是成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