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血脂
黍匀营养学员黄尹俞、潘思妤合编
概念
血浆中的脂质成分称为血脂。血脂主要包括:
(1)胆固醇(简写为Ch),约占血浆总脂的1/3,有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种形式,其中游离胆固醇约占1/3,其余的2/3与长链脂肪酸酯化为胆固醇酯。
(2)磷脂(简写为PL),约占血浆总脂的1/3,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丝氨酸磷脂、神经磷脂等,其中70%~80%是卵磷脂。
(3)甘油三酯,又称中性脂肪(简写为TG),约占血浆总脂的1/4。
(4)游离脂肪酸(简写FFA),又称非酯化脂肪酸,约占血浆总脂的5%~10%,它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因此“高血脂”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
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是血浆中主要血脂成分。胆固醇大部分(60-80%)由身体合成,少部分来源于食物。甘油三酯大部分由食物摄取,少部分由身体合成。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都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来源
血脂的来源有二:一是外源性的,即消化道吸收来的;二是内源性的,即由体内组织动员或由肝脏合成而来。在正常情况下,它易受食物成分及体内代谢的影响。血脂水平的变化极大,一般在餐后3~6h渐趋稳定。测定血脂水平应于餐后12~14h为宜。引起的原因有很多,如:饮食没有节制、缺乏运动、肥胖、年龄增高、精神紧张等。
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与血液中的蛋白质分别结合成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其中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低密度脂蛋白则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
用电泳法可把血浆脂蛋白分为以下四类: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α-脂蛋白。乳糜微粒的功能是转运外源性脂肪(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脂肪;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转运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和磷脂)。
功能
各类脂蛋白的主要成份、来源和功能列于表1。
表1. 脂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分类 |
主要脂质 |
主要载脂蛋白 |
来源 |
功能 |
乳糜微粒(CM) |
甘油三酯 |
B48、AI、AII |
小肠合成 |
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从小肠转运至其他组织 |
CM残粒 |
甘油三酯、胆固醇 |
B48、E |
CM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 |
将胆固醇释放至肝脏;可能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极低密度脂蛋白(V低密度脂蛋白) |
甘油三酯 |
B100、E、Cs |
肝脏合成 |
转运甘油三酯至外周组织,经脂酶水解后释放游离脂肪酸 |
中间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 |
甘油三酯、胆固醇 |
B100、E |
V低密度脂蛋白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 |
属低密度脂蛋白前体,部分经肝脏摄取;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 |
B100 |
V低密度脂蛋白和中密度脂蛋白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 |
胆固醇的主要载体,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摄取而被组织利用,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最强,与冠心病直接相关 |
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
磷脂,胆固醇 |
AI、AII、Cs |
肝脏和小肠合成,CM和V低密度脂蛋白脂解后表面物衍生 |
促进胆固醇从外周组织移去,转运胆固醇至肝脏或其他组织再分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高密度脂蛋白-C与冠心病负相关 |
指标
总胆固醇值的正常值,应在200毫克以下。而根据年龄的不同,若超过下列标准值,便属异常。
20-25岁:120mg/dL
26-29岁:140mg/dL
30-39岁:150mg/dL
40-49岁:160mg/dL
50岁以上:190mg/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