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
黍匀机构学员乔媛编
目 录
历史来源
营养分析
食疗作用
生长季节
历史来源
英文名:Purple Haricot
学名:Lablab purpureus (Linn.)Sweet
异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四川中药志》),藤豆(《中国药植图鉴》),铡刀片〈形似铡草刀〉。
扁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小叶披针形,花白色或紫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又称南扁豆、沿篱豆、峨眉豆、羊眼豆、藤豆,有黑、白等色之异种子白色或紫黑色。嫩荚是普通蔬菜,种子可入药。别名滨豆、鸡眼豆。主要用作粮食和蔬菜。也用作饲料和绿肥。
扁豆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地区。适于冷凉气候,多种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热带地区常在最寒冷的季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世界约有40个国家栽培小扁豆,亚洲生产最多。收获总面积约为2862kha,总产量约为2264kt。中国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云南等省。
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扁豆的预防疾病指数为190.8696,生命力指数为2.4466,证明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对生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见《肠胃决定健康》一书)。
营养分析
每100克扁豆中含热量326千卡、蛋白质25.3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55.4克、膳食纤维6.5克、维生素A 5微克、胡萝卜素2.5微克、视黄醇9.9微克、硫胺素0.26毫克、核黄素0.45毫克、烟酸2.6毫克、维生素E 1.86毫克、钾439毫克、钠2.3毫克、钙137 毫克、镁92毫克、铁19.2毫克、锰1.19毫克、锌1.9毫克、铜1.27毫克、磷218毫克、硒32微克。
化学成分。种子含油0.62%,内有棕榈酸(palmiticacid)占8.33%,亚油酸(linoleicacid)占57.95%,反油酸(elaidicacid)占15.05%,油酸(oleicacid)占5.65%,硬脂酸(stearicacid)占11.26%,花生酸(arachidicacid)占0.58%,山萮酸(behenicacid)占10.40%。又含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蛋氨酸(methionone),亮氨酸(leucine),苏氨酸(threonine),维生素(vitamin)B1及C,胡萝卜素(caroten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水苏糖(stachyose),麦芽糖(maltose),棉子糖(raffinose),L-2-哌啶酸(L-pipecolicacid)和具有毒性的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另含甾体。
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 磷、铁及食物纤维、维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C和氰甙、酪氨酸酶等,扁豆衣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此外,还有磷脂、蔗糖、葡萄糖。另外扁豆中还含有血球凝集素,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可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免疫反应和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移动,故能激活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对肌体细胞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故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肿瘤患者宜常吃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扁豆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食疗作用
1、扁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之功效;
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1.健脾化湿 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2.化湿消暑 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3.治疗水肿,砒霜中毒,细菌性痢疾。
2、扁豆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含有毒蛋白、凝集素以及能引发溶血症的皂素。所以加热时一定要注意,扁豆一定要煮熟以后才能食用,否则会可能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3、扁豆的种子有白色、黑色、红褐色等数种。
1)入药主要用白扁豆,白扁豆还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消暑;
2)黑扁豆古名“鹊豆”,不供药用;
3)红褐色者在广西民间称“红雪豆”,用作清肝、消炎药,治眼生翳膜。
4、扁豆茯苓散:炒扁豆30g,茯苓15g。研为细末。每次3g,加红糖适量,用沸水冲调服。本方以扁豆健脾除湿,茯苓补脾而能利尿消肿。用于脾虚水肿。
5、煮扁豆:扁豆子60g(或嫩扁豆荚果120g),以食油、食盐煸炒后,加水煮熟食。每日2次,连食1周。此方取扁豆健脾除湿以止带。用于妇女脾虚带下。色白。
6、扁豆香薷汤:扁豆30g,香薷15g。加水煎汤,分2次服。源于《千金要方》。本方取扁豆利湿和中,香薷化湿利小便。用于湿浊阻滞,脾胃不和,呕吐腹泻,小便不利。若夏季兼感暑热,见有心烦发热、头昏等症者,可加荷叶、金银花之类清热祛暑。
生长季节
一年生缠绕草本。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长6~10厘米,宽4.5~10.5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2~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尊上部2齿几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红色,旗瓣基部两侧有2附属体;子房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荚果扁,镰刀形或半椭圆形,长5~7厘米;种子3~5颗,扁,长圆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
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和河北、辽宁等地均有栽培。冬季采收成熟荚果,晒干,除去荚皮,收集种子炒黄或稍煮;或秋季采摘未成熟荚果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