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黍匀/文
清自建朝,自康熙为盛,至乾隆为衰。然国人之无敌天下心态不改,以朝廷为代表,过犹不及。
清朝臣民,不知外面世界之大小,活在世界中心之国当中,以己为天下第一。是故,演绎了很多荒唐的妄想之事。如,外国使者来清,清皇帝以跪拜之礼迫之;使者不从,则驱逐而去。对于使者的信件函文,更是尽想象之能事修改。
史记如下:
对清朝礼治传统的挑战,始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马戛尔尼(C.MaCartney)来华。朝贡体系下,清廷自视为“天下共主”,马戛尔尼们所寻求的却是平等外交下贸易条件的改善。调和这一矛盾的重任,落在了主管藩属事务的礼部身上。礼部的办法是按照朝贡体系的需要,擅自篡改人家的外交文书。譬如,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培林爵士致函乾隆皇帝,为马戛尔尼访华作准备。
原文是这样的: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伸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非常遗憾。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交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代表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礼部的大人们修改后呈递给乾隆皇帝的版本则成了这样:“闻得天朝皇帝八旬大万寿,本国未曾着人进京叩祝万寿,我国王心中十分不安。我国王称,恳想求天朝大皇帝施恩通好,凡有本国的人来广州与天朝的人贸易,均各相好,但望生理愈大,饷货丰盈。今本国王命本国官员公举辅国大臣吗嘎尔尼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赏见此人,我国王即十分欢喜,包管英吉利国人与天朝国人永远相好。”
马戛尔尼转递的英王给乾隆皇帝的信函,也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原文开头是:“英王陛下奉天承运,事事以仁慈为怀。践祚以后,除随时注意保障自己本土的和平和安全,促进自己臣民的幸福、智慧和道德而外,并在可能范围内设法促使全人类同受其惠。在这种崇高精神的指导下,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但在取得胜利之后,英王陛下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以同享和平的幸福。除了在一切方面超越前代增进自己臣民的繁荣幸福外,陛下几次派遣本国最优秀学者组织远航旅行,作地理上的发现和探讨。”
修改后给乾隆皇帝阅读的版本则是:“英吉利国王热沃尔日敬奏中国大皇帝万万岁。热沃尔日第三世蒙天主恩,英吉利国大红毛及佛部西依拜尔呢雅国海主,恭维大皇帝万万岁,应该坐殿万万年;本国知道中国地方甚大,管的百姓甚多,大皇帝心里长把天下的事情、各处的人民时时照管。不但中国地方,连外国地方都要保护他。他们又都心里悦服,内外安宁。各所有各样学问各样技艺,大皇帝恩典,都照管他们,叫他们尽心出力,又能长进生发,交通精妙。本国早有心要差人来,皆因本境周围地方俱不平安,耽搁多时。如今把四面的仇敌都平服了,本境平安,造了多少大船,差了多少明白的人漂洋到各处。”
文书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意思乱改,反正“夷人”也看不懂;但真到了需要“夷人们”三跪九叩中国皇帝的关头,却总不免露出马脚。但文字游戏还是要继续玩下去——英国档案记载,马戛尔尼使团以谒见英王行单腿下跪的礼节,谒见了中国皇帝;中方文献却堂皇记载:使团正使“行礼如仪”。嘉庆皇帝则不像他父亲那般满足于文字游戏,阿美士德使团不肯对他三跪九叩,他就在阿美士德申请谒见的文书上写满了“所言甚属欺诳”、“支吾可恶”一类的词句,然后把他们赶出了中国。
建立在毫无实力和能力基础上的意淫强国感觉,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经不起外国的枪炮轰击,最终鸦片战争爆发,圆明园被烧,清朝灭亡。
关于圆明园被烧,主寇是这样策划的: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额尔金。一名叫做吴士礼的英军中校曾如此为额尔金的罪行辩护:“清朝官员的弱点就在于他们自高自大,皇上更是自诩为普天之下,惟我独尊。要灭掉皇家的威风和尊严,……摧毁圆明园是最残酷的一招。圆明园的毁灭,促使中国人从皇帝至高无上的荒谬信仰中梦醒过来。”
而那些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毫无实力基础的臣民,更是最大罪人,铭记于历史耻辱之墙,发出深远的警钟之音,提醒后人不要固步自封,井底之蛙。
而这个借鉴,对于中国的营养师们,仍然是十分中肯和实用的。
既不媚外,也不自大,踏实前行,提升价值,当为我辈营养人士之铭言。
本文参考部分史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