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营养学是否有必要设立
黎黍匀/文
在《中医法》未正式公布承认复兴中医之前,中医营养学一直被行业思考是否要设立。所谓中医营养学其实就是中医养生部分内容与当代营养学互相融合的新学科。由于中医养生属于宏观领域研究,而营养学属于微观领域研究,二者属于不同的视角下进行的学科,如果互相融合,则需要在宏观和微观领域进行有机的探讨和对接,才能成为全新的系统学科,而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
到2016年7月1日我国新的《中医法》将要颁布,这就意味着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养生方面的食疗、食养、防治等技术全面得到承认和推广,这些内容和主旨全部与营养学重叠,而且又广泛于营养学。可能意味着中医养生学将取代营养学得到传播,而营养学可能只萎缩为医学临床的辅助治疗手段而不是公共营养方式传播。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是营养学的诞生是因为西方不具备养生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诞生的,属于弥补西医领域养生、防治健康的学科而出现的,因此得到西医系统的重视和发展。而在我国,关于健康防治方面历史悠久,研究成果丰厚,这些领域的应用更是超过千年时间的沉淀,可谓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毫不夸张地说,中医养生领域是世界民族健康历史上最系统、最悠久、最丰富的健康防护系统,而营养学只不过是诞生百年的新学科而已,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中医的养生学相抗衡。这就意味着在中医养生历史悠久的中国,如今被复兴起来,营养学可能面临极大挑战,也许营养学会萎缩成只给重症营养人群使用的小学科,如肠外营养。
其次,营养学对于所有食物都只能从六大营养素的含量来分析,缺乏对非营养素却又是必不可少的成分的研究,导致营养学对食物功能产生断层研究,片段理解,从而失去对食物全面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营养学最明显的弊端。更有科普宣传者把人参和萝卜只从营养素的层次分析,把非营养素的成分剥离,从而得出比谣言还可怕的结论,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营养学偏执者造成的歪曲现象。而中医养生不会产生这些片面的理解,更能从整体的效用来分析,深得民心,更符合客观。
其三,中医养生覆盖了营养学的功用。不管营养学如何使用六大营养素的微观分析食物,最终人们还是以食物的整体方式吃下食物,而不是把食物分解为六大营养素再慢慢享受,除非是补充营养素片,但是营养素片已经不是食物范围,属于营养药范围。而中医直接从宏观角度分析食物的属性和效果,进而补充里面的有益成分,效果和目的都是一致的。营养学并无特别优点,可能是营养学的微观分析更利于理解中医养生的宏观观点,这些有益补充反而削弱了营养学本身的独立性,而促进中医养生学科的完善。显然营养学者并不希望如此情况的发生,但是事实上却无法阻挡这样的趋势出现。
其四,中医营养学的学科建设的探讨出现,就是食物方面将出现中医的宏观和营养学的微观观点观察,使食物的效能更为清晰得到认识,但是这样的结合既不体现营养学的优势也不体现中医养生的独特,而是以新视角和思维看待食物的方式而已。但是,中医养生的影响力却得到了彰显。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中医养生的影响力具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和自身学科的系统特征,并非空穴来风的陌生学科,一旦促进中医养生学科的推进,营养学可能受到冷落,难以比拟中医养生的影响力。
从这个基础上说中医营养学是否有必要设立不是主要的了,而是中医营养学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中医营养学是为了促进营养学的发展,可能不能达到目的,因为营养学领域并不理解或真正认同这样的结合;如果中医营养学是为了促进对中医养生理念的宣传,却可能沦为简单拼凑的结果。可见人们还不清楚中医营养学学科出现的目的时,中医营养学的提出者必须首先在源头把这个目的和宗旨明确出来。
个人认为,中医营养学的设立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利用学术领域对于食物最新的研究思维和方法,结合古代中医的养生观念和方法,以达到对食物功用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从而促进人们对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技术提高。显然,中医营养学不是一个概念打造,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也不是营养学的片面元素解释,而是对自然造就的食物的功用进行有深度的剖析,更是对食物本身的一种敬畏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