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TC
定义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国际上通称为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相对处方药(Rx)而言。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从药店或药房购买的药物。消费者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医药知识,借助药品标签,对轻微短期病症进行自我药疗,在药剂师指导下有选择地购买药品,并按规定的方法使用。因此在美国称之为“柜台销售药(OTC Drug)”,简称为OTC。
区别Rx
处方药简称Rx,表示由医生取药,这个标识在医生处方的左上角经常可以见到。处方药是指消费者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获取,并且要在医生监督和指导下使用的药物,适用于医生借助实验分析等诊断手段确诊的疾病。新药、毒性较大或依赖性较强的某些药物也属于处方药。
OTC多由Rx转化而来。但也有些药物是“双栖药”,只是适应症不同而已。如阿司匹林,作为Rx时,必须遵医嘱使用,用于治疗关节炎及心血管疾病等;而作为OTC时,其适应症只能是退热和镇痛。
历史
OTC的称谓源于美国。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一位药师参议员提出的对《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规》的修正案(杜哈姆修正案),规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在世界上第一个创建了药品按OTC与Rx分类管理的制度。此后,日本在1967年、英国在1968年、德国和加拿大在1972年也分别通过有关法律,相继建立了药品分类管理体制。迄今为止,这一体制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中国也已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推广模式
与Rx的临床推广模式不同,OTC药品的促销重点是消费者教育,即采用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进行推广。
⑴ DTC广告
DTC广告是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其形式包括电视、广播、印刷品、电话、邮寄广告等,但广告的作用关键是教育,广告中应包括药品名称、用途及用药风险等全面信息,努力与消费者建立感情联系。
⑵ 现场销售
现场销售(Road Show)是OTC药品在前期市场启动阶段的主要推广方式。OTC药品有特定的销售地点——零售药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药店不仅是药品的购买场所,更是获得用药咨询的地方。所以,现场销售对于OTC药品面对面推广与宣传最为有利,如在药店建立统一CI标志的药品专卖柜进行促销服务。
⑶ 店堂促销
利用海报、POP(Point of Purchase)售点广告、挂旗等在药店内进行宣传和教育,并加强对药店店员的教育和药品的陈列理货工作。
⑷ 科普教育
举办大众科普教育活动,如为社区居民设立健康课堂,建立健康卡,并分发科普宣传品和宣传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