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从正阳始(3)
黎黍匀《五分钟学中医》
转摘请注明出处
当人体的正阳能量经过了一天、两天、30年、40年、50年、、、、、、的消耗,逐渐在减少,逐渐在消退。人类就进入了衰老期。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丰富的人生必经之路。母体的正阳支持我们走到120岁左右,全部消耗完毕,人体就进入阴的世界。因此,佛家一直认为世界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阳界,就是母体诞生生命,到生命结束;另一个就是阴界,就是生命消失,能量积累到转极限,直到转化为阳。这也难怪中国人缺乏所谓的信仰说法,因为中国人一开始就是尊敬大自然规律的,阴阳的转化和演绎,也是中医的原理发挥,连佛家也不能脱离这个原理的阐述。在民间,到处可以见到相信佛的经典、相信中医的文化者。比如,老人告戒后代,多做善事,来世有福,是佛家的思想影响。一旦腿伤刺痛,草药疗疾,三天好转,很是普遍,属于中医的影响。
由于人们敬畏自然的伟力,使用草药帮助别人,在乡村有一种令人敬佩不已的助人精神。人们如果遇到病伤,懂得草药的村民将为其上山采药,病好之后,只要求对方封个红包,多则5元,少则几角。
我爷爷奶奶同样是其中的代表。很小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定堂爷爷和李氏月花奶奶给周边村庄的病人治疗时,我就十分的向往。有时病人半夜来,有时是早上来,有时是吃饭的时候来。但是不管什么时候,爷爷奶奶他们都是义不容辞地放下所有的一切,说一声“走”,就翻山越岭,采集草药去了。当读小学念到“言诗采药去,云深不知处”的时候,我就觉得怎么是写爷爷奶奶呢?他们的身影就清晰地进入脑海,充满诗情画意。每次爷爷奶奶给病人治疗好了,他们都是给一个红包,里面少得可怜,只有两块或者五块钱。但是,爷爷奶奶竟然不嫌,仍然乐呵呵地送病人出门。这些病人有的是脚被石块撞伤,肿大起来;有的摔到沟里,骨头都出来了;有的被耙尖刺伤;有的是满身瘙痒,到处长疹。不过,一般是7天左右,这些人都会好转,到处说爷爷奶奶的治疗水平高。只是没有见过他们拿礼物来孝敬。
我亲自用草药治伤最早是在初中。当时一个同学踢足球,不小心被队友踢中小腿,结果肿大起来,皮层黑斑一块,骨头痛得很,不能走动。我采了草药给他敷,连续三天,晚上进行,次日早上撤下。第三天他就肿消痛去,自动行走。我最清楚记得的是,当时班主任充满敬意地说,你家真好,教你这么好的医法。我笑,开心,也没有想到收钱。结果同学也没有想过给我钱。后来跟奶奶说了,她说,不能不要红包的啊,是吉利,懂吗?我呵呵地笑,点头说是,以后就要了。可是以后我也没收过,在高中我用草药治疗过4个同学,在大学治疗过8个同学,也从来没有收过费用。
现在,研究了营养学后才知道,其实是古代薪火相传,将感激大自然恩赐的方式放到了红包里面,只要对方给予极少的、象征性的货币即可,也不依名医自居,只以帮助人为乐。因为古人知道,草药的功能都是大自然创造的,人类只是识别了它们并利用了它们而已,从不进行过浇水、护理、除虫等工作,就是坐享其成。因此要感谢大自然母亲。这方面传承做得典型的有瑶族人。瑶族人利用了山上的草药,很少挖根,多采枝叶,倘若遇到根茎类草药,采挖后种植回去,然后再祭拜树神,以示敬意。这样的传统至今流传。瑶族人把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的方式,已经演绎成为一种隆重的仪式。我们在瑶族居住地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树木上面挂有红线和其他拜访痕迹,据说是瑶族人的一种与自然交流的方式,希望籍此获得好机会解除病痛、祈到安详。
来源于中医的民间纯朴行为,都是从阴阳变化演绎而得。古人认为,一旦万物有疾,属于正阳缺乏或者转化不成导致,因此会使用很多方法刺激阳气的出现,以达到恢复正常目的。
我见到常用的是激发阳气的方法——激荡声音。
我们之前已经说到,冬天是万物藏阳地下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响雷,就会导致阳气外泻,不能收藏。所以俗语有“冬打雷,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其实,古人从这个现象中发现了一种救治急难的方法,就是类似打雷的方式。
记得小时侯看到自家的鸡发病晕倒,奶奶一般是将鸡放到大盘子下面,然后大力地敲打,发出巨大的声音,大约30下后打开盘子,发现有的鸡竟然歪叉叉地站起来了,不久又活蹦乱跳,恢复生机。这就是通过击打方式达到催逼阳气的目的。
一些香港主妇,当她们头晕头痛不舒服的时候,同样采用了这个方式。她们把碗放头顶,正面朝上,然后用筷子不断地敲打里面,大约3分钟后拿下,静坐几分种,头晕头痛消除,又可以轻松行走了。这种方式也是通过催逼人体储藏的正阳能量出来,改善体质的方式。
其实,人从正阳走到正阴也是一个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逃避。古人选择了庆祝。比如庄子,很多人说他疯癫,因为他自己的亲人过世,他是通过击鼓唱歌的方式送别的。
他的意思是说,人老了就是阴至,阳走了,就开始了一个新的世界。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啊,我怎么能够面对大自然规律而哭泣呢?春夏秋冬四时规律,春去冬来,冬去春来,都是上天的运转法则,这也是生命的法则,既然是上天制定的法则,我哭又奈何?现在一种生命的离开,就是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开始,又溶入到大自然当中去了,如同秋去春来,重复不断。
原文如下:
《庄子.至乐》:庄子妻既(老)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大概正因为他看到了大自然的规律,因此对生老变化,坦然接受。难怪他后面又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齑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庄子·杂篇·列御寇》)这样的思考,确实是按照自然规律的方式进行的,也难怪人们不是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
人生过了120年,最终还是耗尽正阳的。但是我们也说过,古人是以人为最尊贵对象,为了尊重“人”,即使是正阳消耗完成,也要进行一个送别仪式的:就是当老人生命结束后,古人设计了三天入棺的仪式。人们把生命消失的老人放进棺材,请僧道或相关人士进行“唤阳”——就是不断在老人旁边敲打鼓乐,希望能够如同冬天打雷一样激发他提内的阳气。这个仪式是尊重生命的仪式,也是符合中医的人文关怀的仪式。中医的“死亡”与西医的“死亡”是不同的,中医是从正阳是否耗尽为标准的。因此,这个仪式可以测试老人是否消耗完毕一生的正阳,如果没有消耗完,中途的一天或两天老人会再生还;如果是消耗完毕,就是真正的走了,于是就可以盖上棺材盖了,中国文化的“盖棺定论”即源自于此。只有确定正阳消耗完毕,才能下离世的结论。当年我奶奶过世,我们坚持两天后才盖棺,以确定她老人家是否真是离去,这也是基于中医的人文影响。
湖北《楚天都市报》报道到该类事件:宣恩当地一个村落的一位六旬老人入殓16小时后,突然敲响棺材,“死”而复生。记者在她的家中看到,老人行动自如。据家属介绍,8日老人突然发病被送到医院治疗,打了4天针后出院回家。14日凌晨4时许,老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家人发现老人身体变冷发硬,都认为老人“没气了”,便请两位老人给她穿上了寿衣,装进了棺材,周围的村民前来帮忙处理丧事。14日晚8时许,很多村民及亲戚都到了老人家吊丧,老人的儿子、儿媳等亲人正在守灵,忽然棺材内传来“砰、砰、砰”的响声。前来吊丧和帮忙的村民吓得纷纷跑出了屋外,老人的大儿子则上前打开棺材看个究竟。只见老人两眼睁开,双手向上。儿子、女儿喊了一声“妈”,老人还应答了一声。这时,亲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老人还没有死,赶紧把她抱到了床上。家人急忙给她找来医生看病,后来老人精神状态好,能下床走动了。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医生在对老人进行详细检查后,确认了老人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认为老人并非真正的死亡,只是“假死”,所以才“死”而复生。“假死”是人的呼吸循环及大脑功能的高度抑制,生命功能及其微弱的表现。(详细报道和图片请搜索《老人入殓16小时后敲棺生还》一文)。
这就是中医演绎出来的关怀文化,通过三天的停放来检查老人家是否消耗完毕正阳,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生命重视。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更是多见,对与身体的各个器官,中医基本不支持手术切割的。一些高僧,晚年染病,也多不进行治疗手术。尽管有信仰在里面,也可以看出中医文化对身体极为爱护的端倪。
而如果生命走到尽头,自然老去,老人离开的三天之内,将出现降雨现象。属于阴雨送行,《易》为:上九曰:“亢龙有悔。”亢龙有悔,与时偕极。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光绪皇帝去世,就使用了“龙驭上宾”的词语(见《肠胃决定健康》之光绪皇帝的疾病分析)。也是来自中医的阴阳原理。而如果人离去却天空太阳灿烂,在民间认为是不好的说法,“无云行雨施,有咎,不利见大人,君非德也。”
这就是人从正阳到正阴的过程分析。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重视保阳避阴的核心,利于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各种生活方式、饮食生活、职业方式、社交方式的“度”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