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卫生部否认张悟本营养证
编者按 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师法》没有立法,所有的营养师证书都是不受法律保护,属于不承认的另类认证。即使地方机构认可,国家还是否认的,张悟本考取了营养师证书,最终连名字也不给录入,这就告诉大家,目前立法没有出现,所有的证书是不会得到公开认可的。官方的表态,其实是不管谁考,没有立法之前都不可能录入名字查询,所以卫生部很谨慎用词,仍然透露出立法才是真证书的内涵。
本报讯 昨日,在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召开的预防保健相关问题媒体座谈会上,卫生部官员明确,关于营养方面的技术职称考证和公共营养师的考试,都没有张悟本其人。
昨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陶茂萱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卫生部门在营养专家认证上做了两方面的考试,一个是技术职称考证,一个是关于公共营养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其实都是试行,非实际许可),但是经过查询,在这两个考试里面都没有查到张悟本的个人信息,他个人说的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是不属实的。”这也是卫生部官员首次公开否认张悟本的专家身份。
张悟本的养生理论中,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补钙能够降血压……除了以上养生言论外,简历造假也成为其受指责最多的内容之一。
之前有报道称,张悟本所谓的“中国中医研究会健康分会理事”的身份根本就是编造的。另外,媒体报道显示,北京大学医学部也宣布,张悟本未以任何形式在该校接受过教育。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指出,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过程中,在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百姓相信它的实效。假医假药打着中医药的旗号是借助了老百姓的感情。
农业部
绿豆涨价因供不应求
本报讯 昨日,在农业部记者会上,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萍在谈到今年绿豆价格上涨时表示,现在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绿豆的需求确实是在增加。“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最近有一本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我翻了翻这本书,好几种病的治法就是喝绿豆汤,甚至有个药方一天用5斤绿豆。我感觉到,现在吃绿豆的人多了,一方面我们供给减少了,一方面消费需求增加了,市场价格就会上升。”
追问
1 张悟本没有行医资质,能否公开进行健康讲座?宣传“疗效”?
卫生
未触及诊疗行为很难查处
朝阳区卫生局副局长陈开红:从目前张悟本宣传的内容上来看,他所谓的绿豆、茄子、钙粉等食品的神奇效果,属于食品养生保健的效果,无法界定为诊疗行为;另外中医保健理论中也的确有“食疗”一说,自古民间也多有“食疗”的应用,所以只能说张悟本对“食疗”的宣传夸大其词,但未触及诊疗行为,也没有开药,凭借卫生部门的执法权限很难进行查处。
工商
根据卫生部门认定来处理
朝阳工商分局:从目前检查来看,悟本堂没有药品销售,持有的是食品流通许可证。在悟本堂公司的法人代表以及股东构成里,都没有张悟本,张也没有行医资质,因此需要卫生部门认定其到底算不算“非法行医”,再做进一步处理。目前配合卫生部门对悟本堂的检查已告一段落,暂时未发现违反工商法规的情况,因此没有立案。
2 张悟本的“特需号”2000元一个,此行为是否允许?由谁监管?
卫生
咨询费不属医疗收费范畴
朝阳区卫生局副局长陈开红:张悟本是在“中医”和“食疗”之间偷换了概念,非常可恶,但他目前收取的费用,标明是健康咨询费,这项收费也不属于医疗收费和医政监管的范畴。只是张悟本借一些患者“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又混淆“治病”、“挂号”和“健康咨询”之间的概念,来高价收费。
工商
咨询费高低属于市场行为
朝阳工商分局:“悟本堂”经营范围里是有咨询项目的,收咨询费没有问题。至于收费的高低则是一种市场行为,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咨询费也不属于国家价格调控范围内,但收费必须对外向消费者明示价格。另外,价格方面的问题一般是由发改委物价部门来监管。
专家建议
一药治百病肯定有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表示,宣传一药治百病,或者某种东西可以治多种疾病,这就是有问题的。王陇德提醒,对提出颠覆传统健康观念的人,要看看他这种观点能不能拿出科学证据。另外,还要弄清宣讲人资历是什么,有没有医学或营养学的背景。公众可以咨询相关政府部门,来了解有关方面以及他个人的情况。同时,公众还可以从权威的专家处了解情况。他建议,科普市场应通过立法来规范。“科普首先是要科学,才能去普及。作为科普这样行业,行政部门应有最低标准,应该通过立法来规范。”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认为,在中医科普上,政府部门应推出专家、培养专家。同时,媒体宣传一定要有选择性地推出专家。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吴鹏 魏铭言 廖爱玲 张媛 邢世伟
个案:“食疗”20多天后贫血
家住回龙观的孟大妈60多岁,4月底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张悟本的书。“不费钱、不费劲”,孟大妈给两个女儿和自己都买了一本,照书进行食疗。孟大妈说,她每天中午正餐前都生吃苦瓜,晚上吃茄子、柿子椒,且坚决不用油炒,老伴都被迫得另起锅灶做自己的菜。坚持了20余天后,孟大妈常感觉腰无力、眼前发黑,而用测血糖的针扎中指时能滴出来的血越来越少,上周坐地铁去人民医院一查,发现血色素已从12.5降到了11。“宣传他时铺天盖地,出了事也没人给个说法”。
社论:张悟本“神话”无“法”可治?
从普通的纺织厂工人,到红遍大江南北的“神医”,张悟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不过,这样的神话却经不住轻轻地一戳: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毕业生,其实没有张悟本这个人;张悟本那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国家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项目健康讲师”等,根本为杜撰;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和公共营养师国家职能考试中,查不到张悟本的个人信息;“悟本堂”的经营范围跟“医”不沾边儿,张悟本及其员工也未在卫生部门注册,根本没有坐堂接诊的资格……现在,公众总算恍然大悟了,而与此同时,人们不免疑问的是,谁成就了张悟本的神话?谁该为此事负责?当然,或可将之归责于盲从跟风的那些民众,归责于包装炒作张悟本的策划公司和出版商,归责于电视的养生节目……但对于这一切,多年以来,有关监管部门为何熟视无睹,制度为何没能给予必要的约束?
张悟本从事健康讲座近两年,从基层社区一直讲到大众电视,无专业资质却可以大谈治病心得,那么,卫生等部门放弃职责,迟迟不介入,是不是一种失职?张悟本所写《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有很多明显的专业硬伤,相信只要是稍专业的人士,就能指出其中的谬误,可这样的书未经任何专业审核就能出版,这是不是一个监管空白?按照有关法律,非法行医是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质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例如开具处方药等。这就是说,张悟本收高价咨询费,卖高价保健品,虽没有非法行医之名,却有非法行医之实,这是不是法律上的一个漏洞?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发行量数百万册,仅此一项,利润之巨不难想象。张悟本及其背后的企业,涉嫌欺骗公众,赚取了惊人的钱财,可事情被揭穿后,民众却无法求偿,监管部门也难以处罚,法律对这种不当得利无能为力,是不是一个尴尬?显然,“张悟本现象”所暴露的,是一个监管和法律的灰色地带,不仅是张悟本,在这个养生、食疗风靡的时代(科学的养生和食疗当然有益),但也滋生了不少如鱼得水的“张悟本们”,一个个养生利益链条背后,是巨大的名利,更有公众健康所遭遇的潜在风险。但是,无论如何,在正常的社会,只要涉及公众的生命健康,绝不允许“灰色地带”的存在,疾病的治疗,不管它以什么名义,什么方法,它都必须纳入国家严格的监管,而不能游离于专业和法律之外。就“张悟本现象”而言,需要厘清的问题包括:食疗与治病,他们之间的界限在那里;如何建立专业操作机制,防止媒体和出版部门误导公众;夸大食疗作用、传播错误食疗知识,根据其后果,有关责任人和单位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
张悟本受媒体质疑后,一些专业人士站出来指出张悟本观点的错误,试想,这样的科普知识如果在平时多向公众灌输,张悟本会获得那么大的影响力吗?现在大量打着养生旗号的活动,往往是出于商业炒作的目的,养生、食疗,作为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却未有效地纳入到公共卫生的规划之中,也正因为这样的空白,才给了“张悟本们”见缝插针的机会,随着健康意识的兴起,社会的老龄化,公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也与日俱增,建立规范的健康服务机制,满足公众的多元需求,卫生等部门应有责任担当。
http://news.cn.yahoo.com/10-05-/1493/2kcmn.html
[摘]国家监管缺位让“神医频出”
编者按 实际上这些最终被批评的养生神医,有很多人之前都指出其中的错误和夸大地方。但是,这些帖子作者反映,很多帖子被莫明删除,或者到搜索网站无法搜索到,甚至有的论坛直接把说真相的帖子ID封锁。这些现象表明,策划者都是动用了关系、金钱达到目的的;而有的还组织了托,现在社会有房托、医托,但是也出现了“健康托”。这就是人们很难发现错误的根源。而理性才是根本。
5月中旬以来,人称“中医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更“火”了,不是因为他的“绿豆汤、生茄子理论”,而是来自媒体接连不断的曝光,关于他学历造假、理论伪科学的批评纷纷见诸报端。
5月26日,张悟本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出示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对其疗效进行的抽样调查和分析报告,还有近30名经其饮食调理治愈的代表现身说法,力挺食疗的有效性。一场涉及中医养生理论的“口水仗”打响,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颇受争议的林光常、刘弘章。养生理论为什么如此持续走红?其背后的社会心态和营销哲学又是什么?
“养生专家”
还是“忽悠大师”?
程成(化名)在山西一座小城里生活,一年前,她和她的家人,乃至整个城市的人都迷上了两种食物——绿豆和茄子。于是,绿豆价格长了100%,甚至超过了肉价,达到了10元一斤,其它杂粮也是一片喊涨之声。因为,一位名叫张悟本的“养生专家”说了:“每天1斤绿豆煮水,不但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茄子吸油,生吃能刮肠道血液里的油,油没了,血脂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特别是长条茄子吸油效果更好”……程成爸爸对这位“养生专家”在讲座、书籍中的观点颇为信服,每天搬个小凳子,坐在电视机前反复琢磨张悟本的教学光盘,看到有感之处,还要认真做下笔记。程成爸爸一开始只买了一本书,觉得很实用就又买了三本,最后一口气买了十几本,当礼物送给亲戚朋友。虽然,张悟本被媒体曝光后影响力大打折扣,但在当当、卓越等购物网站上,记者看到,他所著《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依然位列畅销书榜首。其实,早在几年前,被拉下神坛的“养生专家”已经层出不穷,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排毒教父”林光常和现代“刘太医”刘弘章了。
“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人喝牛奶不仅补不了钙还要耗钙”、“煮沸的水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根本没有氧了,要喝生水”、“红薯在营养学上有巨大价值,红薯皮比肉更营养,皮里面抗癌成分非常高,它是抗癌第一名,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2006年的秋天,一个名叫林光常的“台湾癌症基金会顾问”、“美国葛鲁博大学医学博士”,成为家喻户晓的“养生明星”。他一张嘴,震动了三个行业:榨汁机全面热销,红薯涨价十倍,他的书《无毒一身轻》卖断货。同年,天津有位现代“刘太医”也火了。他的《刘太医谈养生》、《刘太医说:病是自家生》等成为畅销书。这个名叫刘弘章的人,自称是明朝太医刘纯的后裔,中国惟一的瘤科世家。依他的主张,任何癌症都只需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先服用牛蹄筋汤,再用刘家祖传秘方“控岩散”。不过,要得到“极为稀少、珍贵”,“每套售价近万元”的秘方,首先要交5000美元会费成为“刘家会员”,才有资格服用。无巧不成书,两年后,两位“养生专家”几乎同时锒铛入狱。
2008年8月,“排毒教父”林光常被台湾板桥地院判处2年6个月有期徒刑。原因是,他从2002年起,通过广告、出书等方式向癌症患者大肆推销排毒餐,致使很多癌症患者放弃化疗而延误病情,致人死亡。检察官证实,林光常至少欺骗了57人,其中3人死亡,诈骗金额超过400万新台币。
同年11月,刘弘章与妻子被逮捕,检察机关对他提起公诉的罪名是“制售伪劣产品”。有媒体报道,一些癌症患者因相信“刘太医”的言论,放弃医院治疗,采用所谓“牛蹄筋汤”和“控岩散”疗法,耽误治病时间,最终一命呜呼。然而,时至今日,《无毒一身轻》系列和《刘太医谈养生》系列依然在持续销售。
养生术流行,谁是赢家?
最近几年,保健养生类图书卖得风生水起。在当当、卓越2009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前二十名中有一半书籍与养生保健有关。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数千种。“养生热”兴起于2003年。“非典”过后,养生保健类书籍在全民中持续热销。2006年,中医养生类出版物开始畅销,并迅速成为与经管类图书、心理自助类图书并驾齐驱的另一个高速发展的畅销板块。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同比增长率超过32%,远远超过整体图书零售市场14.23%的增长水平。随之,一批“养生专家”也迅速蹿红。其中有洪昭光等“科班出身”的医学专家,但更多的则是“刘太医”、中里巴人、吴清忠等来自民间的“健康守护神”,他们自称继承华佗、张仲景的衣钵,老中医世家,拥有祖传秘方。有业内人士发现,一些所谓“养生专家”只不过是“社会活动家”。其中,有的人是“半路出家意外成名”、“对西医不抱希望”的投资商人,有的则是虚构身份、学历,骗取公众信任的“江湖郎中”。那么,为什么会冒出如此多的养生专家呢?书业市场研究专家分析表示,这些养生明星、养生畅销书的出现,与大众更加关注健康的大趋势相吻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贺娟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在日益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利益群体成为"养生热"的幕后推手。”某书业市场研究专家表示,“养生大师”的大红大紫与出版社、媒体、经纪人们的极力推销分不开。据报道,有很多电视节目除了制作团队,还有一个招商团队负责商业运作,嘉宾由电视走红后,通过其社会影响力再去发行图书,获取更大的利润。“节目通过嘉宾炒作,收视率高了,广告收入自然增加。而文化公司则收获了不菲的策划费用,在老百姓的热情埋单下,电视台、嘉宾、文化公司、出版方都获利。”
“养生风暴”背后的营销游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笃信养生原理的人多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人;一类是病人,包括癌症和慢性病患者。小赵是个孝子,为了讨年近七旬的父母欢心,他时常买礼物送给父母,但总觉得不能让老人真正开心起来。后来在朋友推荐下,他开始给父母买中医养生书籍,二老每天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在书中寻找健康妙方,然后在生活中实践。从此,只要有新的养生书出版,小赵就买来送给父母。他认为,给父母找到了充实的乐趣,一家人还可以一起健康,挺值。对于健康的向往使不少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买起昂贵的保健品来却毫不含糊。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600名老人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人会将积蓄主要用于保健和医疗,特别是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有专家表示,某些“神医传人”一方面利用了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副作用较大、对“生活方式病”无解决良策,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等“短板”;另一方面则放大了中医善于通过“养生”理论益寿延年、治疗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等长板,宣传如何“省时、省力、省钱”又没有副作用地“吃出健康”。因此,民众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也使养生专家们更加受欢迎。
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关注养生类节目的观众中,很大一部分有盲从心理,认为书上、电视上说的“假不了”,缺乏一定的判断和辨析能力。很多年轻人则因工作繁忙,在调理身体上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持之以恒地改变生活方式,而是更愿意某个“养生专家”告诉他们吃什么就能把身体调理好。根据中科院科普所等单位进行的普查,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在2001年是1.4%,2003年是1.98%,2005年的调查显示,该比例依然停留在2003年的水平。“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只有几个百分点,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再虚假的产品、再荒诞的学说都不难找到市场。”著名学者方舟子无奈地说。一位中医大夫向记者表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食疗同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切忌急功近利。“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健康悖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诫,“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养生的四大基石,即便是食疗也应适可而止。“辨别养生信息的真伪关键在自己,最好的办法是系统学点医学知识,了解科学常识,切不可迷信养生耽误了治病。”
http://news.cn.yahoo.com/10-05-/977/2kcmq.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