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中国保健食品协会被取消
说起保健品,可能不会陌生。就是没吃过保健品,还能没见过铺天盖地的广告?至于保健品的可信度,那就是天知地知了。当然,大多数保健食品的包装上都标着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还有很多产品上面标有“中国保健食品协会推荐产品”、“中国保健食品协会100强产品”等字样。可是你知道吗?国务院减负办、国务院纠风办近日发出通报。“以令人震惊的语气”,注销了“中国保健食品协会”。 据称:拥有近20年历史。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也“有幸”成为我国首次注销一个“国”字头的行业协会组织。 2003年7月中旬,由中纪委、监察部驻卫生医药部门纪检组、监察局派出调查组,对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乱评比、乱收费的行为展开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在调查报告上,调查组建议立即注销该协会,并追究主管业务部门的责任。10月30日,民政部注销了中国保健食品协会的注册登记。据悉,对此事件所暴露出的其他一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深入调查处理。 都有什么“其他”问题,现在还不得而知。不好猜测。但是,统计表明,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一度出现8000多家,产品达万种之多。而保健品质量良莠不齐,虚假广告遍地开花,已经是行业的突出问题。 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主管单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设置“优秀企业家”、“销售第一”、“销量第一”、“50强企业”等各种名目的奖项,向企业索取费用。每个奖项标价2000元至12000元不等。真正令其闻名的却是其主办的几次“百强评比”。而正是因为这种类似闹剧的评比违规敛财,敲响了这个“国”字号的丧钟。 当然,“没有几家企业把评比放在眼里”。当然,他们参会都按照中国保健食品协会的要求缴纳了从2000元到40000元不等“会务费”。“不缴费可以,但你不能拿到证书。”不过,这个“会务费”还可以“砍价”;一家企业的老总就曾为自己只是多费了些口舌就少交几千元感到自豪。这种貌似权威的排序和奖项,对产品的销售足以起到超越广告的效果,“因为消费者更愿意相信有着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 所以,一些获奖企业显得很“无辜”。标有“中国保健食品协会推荐产品”、“中国保健食品协会100强产品”等字样的保健品,一下子集体“失踪”了。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现在我们都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上这条‘贼船’呢”。 违规运作的“中国保健食品协会”注销了,谁来管理保健品行业重任很可能落在中国保健食品协会的“生死冤家”——中国保健协会肩上。中国保健协会原名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主管单位是卫生部,(已被注销的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主管部门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对于企业来说,两个主管单位都有着令人目眩的强势背景,哪一个都得罪不得。在2002年9月,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和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各自召开自己的保健品企业高峰会,这次会议的大撞车,令不少保健品企业无所适从,保健品行业管理的混乱可见一斑。 据透露,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由中纪委委员、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张凤楼担任,副理事长中有不少是由政府工作人员担任。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现在很难预料政府对新协会的行政干预能否有所减少。但作为政府来讲,所担心的则是权力下放会被协会滥用。 现实中,我国的行业协会多是出自某个政府部门,很多企业称行业协会为“二政府”:讨到行业协会的欢心就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得罪了行业协会也就如同得罪了政府部门。不少企业对行业协会的生财之道又恨又怕“又爱”,可又不敢公开翻脸。大多数的行业协会在定位上多偏重于为政府服务,也很难真正反映行业内的需求和问题。 事实上,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既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又是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机构,充当着组织协调的平等中立者角色。问题是,政府部门依然包揽了不少本应或可以由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我国的行业协会多是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的部分人员组建的。不少行业协会是政府机关派生出来的,协会的秘书处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内设机构并无二致,协会工作人员就是机关工作人员,协会的领导人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有的甚至由行政领导兼职。这种浓烈的行政色彩必然影响行业协会的作用:如果政企不分时,行业协会不起作用;政企若即若离时,行业协会可有可无;只有政企真正分开时,行业协会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恢复行业协会本应具有的民间性和自律性,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公务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兼职,使其成为企业真正的“娘家”、消费者真正的朋友。现在政府部门开始着手解决了吧?
http://club.dayoo.com/read-viewpoint-4612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