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我国营养研究人员大减
在我国,营养学专家屈指可数,这一领域的人才队伍更是呈缩减态势。严卫星委员说:“目前,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有100多人做营养应用研究,而在省一级疾控中心,搞营养的人已经所剩无几。因为不受重视,申请不到课题经费,原来搞营养的人都去研究‘病’了。” 营养关系到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成年期到老年期,每个阶段都有特别需要的营养摄入。营养的合理科学摄入,将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或是提高病期的生命质量。 目前,我国正处于贫困地区营养不良和发达地区营养不均衡的双重压力之下,营养不良导致人群发育迟缓,营养摄入不均衡引发更多的慢性疾病,通过第四次营养调查,已经很明晰地看到,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和营养摄入有着密切关系。 严卫星说,营养属于预防体系,科学地摄入营养,能大大减少疾病发生,而它的投入要比医疗支出少得多。研究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 他还谈到,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时,正是居民膳食结构发生迅速变化的转型时期,国家应该对城乡居民营养改善进行干预与引导。 这些干预和引导都要建立在对我国居民现在膳食情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严卫星所在的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正是承担着这样的任务。但是,由于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很多应该做的研究工作都不能持续性地开展。比如食品成分的分析,现有的数据大多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做的,有的是直接引用外国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否还能适用于现状呢?大棚种植的蔬菜营养成分和过去是否有差别?三个月成熟的鸡和过去是否有差别?现代人的营养吸收率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研究分析。目前的状况是,既缺乏资金又缺乏人才。必需的工作还要做,严卫星和同事们只能通过报课题经费维持。 除了研究工作,营养改善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宣传教育。严卫星认为,应该把营养研究现有的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使人群认识到并逐渐改变不良膳食习惯。他谈到,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立法时,通常会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比如《营养标签与教育法》、《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膳食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加入营养知识的教育,从小就有一个科学的营养观,这种认识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严卫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 采访手记 食品安全关注过热了 严卫星是新任全国政协委员,这次参加政协会议,他没有带来提案。并不是他没有话要说,采访过程中,记者感觉他有一肚子话要说,而且他所说的话,关系着每个人如何吃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提案,是因为他认为,今年医改方案将要出台,会给疾病预防体系一席之地。明年两会,他会拿出更为合理可行的建议。 严卫星委员说,他们所承担着两项任务——营养和食品安全,恰恰是前者太“冷”,后者太“热”。目前,某些食物存在化学污染、添加剂过量等现象,但是有那么可怕吗?食用量和人体吸收率的有限使得危害大大消减。比如癌症的发生,当蛋白摄入不足,导致免疫机能下降,正常细胞就容易受癌细胞的吞噬,反之,就不会。归根结底还是怎么吃的问题。我们应该对食物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不要企图“零风险”食物。 (黄静)
http://www.rmzxb.com.cn/yangs/jlyd/t20080312_18441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