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四诊讲解
黎黍匀《五分钟学中医》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出处:《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全书共分81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秦汉时。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也列述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该书还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有阐发。在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为重要古典医籍之一。
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灵枢•本脏篇》有:“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如关于舌诊:
现象 |
表示 |
健康的舌头 |
健康状况良好 |
舌苔变厚 |
消化不良,肠中腐败有机物较多,或发烧头痛 |
舌色青紫 |
身体缺氧,多见于肺心病、肝脏病及癌症病人 |
舌头伸出时震颤 |
可能患神经衰弱、久病体虚、脑炎、甲亢等。 |
舌头运动不灵活,说话含糊不清 |
脑血管破裂的先兆 |
舌尖有白色舌苔 |
可能患有胃黏膜炎 |
舌头有白色舌苔 |
可能患肠炎 |
舌苔发黄 |
肝功能可能偏高,或消化不良 |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方面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这里以气味为主,声音方面省略:
色泽 |
对应体质 |
烤面包味 |
可见于伤寒症患者 |
陈啤酒味 |
可见于淋巴结核患者 |
花生味 |
提示可能是误服了某些毒鼠药 |
金属味 |
长期接触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发生重金属中毒时,口腔内有一股金属味 |
烂苹果味 |
可见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时,由于产生大量酮体,口中便会散发出一种苹果的味道。 |
酒窖发霉味 |
可见于伤口被细菌感染的患者 |
酸味 |
指汗液有酸味,可见于湿病 |
酸臭味 |
可见于消化不良,因胃有积食,嗳出的气常有酸腐味 |
脓臭味 |
常见于化脓性鼻炎、鼻窦炎、鼻内异物或肺脓肿等,这些疾病的病灶处形成溃疡、糜烂、化脓,就引起脓性口臭。 |
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张景岳创“十问歌”。在前面章节已经阐述有,如关于医生的过错章节即是。
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中医问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辨证,不同于西医学的完全辨病。如问寒热,要问清是恶寒发热及寒热的轻重主次,还是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发热是壮热还是潮热、身热不扬等,以辨病位、病性。问疼痛要问清是胀痛、走窜痛、刺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及拒按、喜按等。以辨寒热气血虚实,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区、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浮脉: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沉脉(附伏脉):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迟脉: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数脉(附疾脉):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