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瓜
黍匀机构朱江 夏圣清学员合编
历史简介
西瓜
学名Citrullus Lanatus
英文Watermelon
别名:夏瓜、寒瓜
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它所结出的果实是假果,且属于植物学家称为假浆果的一类。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有花纹,果肉多汁为红色或黄色。
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西瓜的预防疾病指数为27.2,生命力指数为10.2,证明对疾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对生命力的提高属于有用范围(见《肠胃决定健康》一书)。
营养价值
西瓜除不含脂肪外,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每100克西瓜瓤中约含蛋白质1.3克,碳水化合物4.2克,粗纤维0.3克,钙6毫克,磷10毫克,铁0.2毫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0.17毫克,维生素B1 0.02毫克,维生素B2 0.02毫克,维生素C 3毫克,热量92.1干焦,另含各种氨基酸、有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锌、钾等。所含糖类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西瓜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急性热病发烧、口渴汗多、烦躁时,吃上一块又甜又沙、水分十足的西瓜,症状会马上改善。西瓜所含的糖和盐能利尿并消除肾脏炎症,蛋白酶能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的蛋白质,增加肾炎病人的营养。西瓜还含有能使血压降低的物质,吃西瓜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可以减少胆色素的含量,并可使大便通畅,对治疗黄疸有一定作用。新鲜的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增添光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西瓜中含有的糖、盐、酸等物质,有治疗肾炎和降血压的作用。这是因为有适量的糖能利尿,有适量的钾盐能消除肾脏的炎症,其中的酶能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以增加肾炎病人的营养,瓜中的配糖体则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西瓜是一种最富有营养,最纯净使用最安全的饮料,有生津、除烦、止渴、解暑热、清肺胃、利小便、助消化、促代谢的功能,是一种可以滋身补体的食物和饮料,适宜于高血压、肝炎、肾炎、肾盂肾炎、黄疽、胆囊炎、水肿浮肿以及中暑发热,汗多口渴之人食用。

食疗价值
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主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
1、解暑气:盛夏,赤日炎炎,一些人感到胸闷不适,精神萎靡,疲惫乏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或有低热等。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症状有增无减,直到秋凉后才逐渐康复。翌年又有可能周而复始,然而各种检查却无器质性病变。 这一系列症候,俗称疰夏。祖国医学认为,疰夏是由于夏天暑湿之气侵入人体,阻遏中焦脾胃之气的缘故。尤其是小儿饮品过杂,妇女少作活动,就很容易有这种病症。“疰夏”之后, 一个夏季,要消瘦10kg多,等待夏去秋来,才能逐渐康复,患者除请医服药外,宜用西瓜皮和花生2两,麦芽1两,米仁1两,煮成浓汤,连服六七日,就可以食欲大增。 2、治中暑:夏令中暑,忽然头昏脑热,如尚无呕吐泄泻情形,可用西瓜刨汁,日服两三盅,轻的就此治愈。发热不退的,可用淡豆豉9克,香薷6克煲汤,作为药剂,再以西瓜汁作饮料,也可治愈。要是中暑的人突然昏倒或吐泻不止,应请医急治,此方不宜应用。但服药休养后,以西瓜汁代替饮料也是相宜的。
食疗方法
1、夏季痤疮:绿豆100克,加水1500毫升,煮汤,沸后10分钟去绿豆,西瓜皮(不用削去外皮)500克,煮沸后冷却。饮汤,一日数次。方中绿豆甘凉,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西瓜皮甘寒,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 2、健脾消暑:新鲜西瓜皮100克,大枣10枚,共煎汤,每日当茶饮。 3、壮阳:西瓜皮切丝,开水焯后捞出,与熟鸡丝、瘦肉丝加调料食用。
4、降压:取西瓜子仁9-15克煎汤内服,或者生吃,或者炒熟嚼食,均有一定降压效果,适合高血压患者。
生长季节
西瓜属长日照植物,喜强光,光饱和点为8万勒克斯。适宜干热气候,耐旱力强,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西瓜喜高温干燥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6~10℃时易受寒害。月平均气温在19℃以上的月份全年多个3个月的地区才可行露地栽培。中国的西瓜栽培方式多种多样。采用不同栽培技术,可从元月中旬至夏季7月下旬播种,5—10月均可收获。
各地西瓜的生长季节不尽相同。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西瓜的生长季节为3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华南地区约较上述地区提早1个多月。海南省南部与云南省暖温地区,更要提前。虽属冬播春收,但生长季节内温度变化的规律与上述的春播夏收是一样的。西瓜反季节栽培较少,仅在广东、福建的部分地区进行秋瓜栽培(夏播秋收),或在海南、台湾南部地区作冬熟栽培(即秋播冬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