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 米
黍匀机构学员朱江编
历史简介
玉米
学名Zea Mays
英文名Maize corn
别名:苞芦、玉蜀黍、大蜀黍、苞米、棒子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喜高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在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玉米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
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玉米的预防疾病指数为216.36,生命力指数为5.7,证明对疾病的康复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对生命力的提高却较低(见《肠胃决定健康》一书)。
营养价值
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96千卡,粗纤维1.2克,蛋白质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玉米的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谷实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50%以上,仅玉米即可满足猪、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1%)。玉米有调中开胃及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压与他们主要食用玉米有关。
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玉米熟吃更佳,烹调尽管使玉米损失了部分维生素C,却获得了更有营养价值的更高的抗氧化剂活性。玉米所含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E较多,约为20mg/kg,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水溶性维生素中含硫胺素较多,核黄素和烟酸的含量较少,且烟酸是以结合型存在。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此外,多吃玉米还能抑制抗癌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刺激大脑细胞,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
食疗价值
祖国医学认为,玉米性平味甘,有开胃、健脾、除湿、利尿等作用,因而可辅助治疗小便不利、糖尿病、高血压、腹泻、消化不良、水肿、高脂血症、便秘等病证。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更有明确结论: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食疗作用最好。
1、玉米刺梨汤:玉米30g,刺梨15g。加水煎汤服或代茶饮。
本品与刺梨配伍,有健胃消食及清暑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或腹泻,兼有暑热者尤为适宜。
2、玉米茶:玉米30g,玉米须15g。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
玉米、玉米须均有利尿作用,以玉米须作用较强,故配伍应用。主要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3、玉米糊:玉米粉30-60g,将水在锅中烧开后撒入,并搅匀成稀糊状,待煮熟时加入脂麻油、葱、姜、食盐调味服食。有降低血脂作用。可用于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服食。
4、玉米须饮:玉米须30克洗净,加水500克,小火煮30分钟,静置片刻,滤取汁液,加白糖适量饮用。可利尿消肿、退黄、降压。水肿、高血压、慢性肾炎患者可作为食疗饮料。
生长季节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淀粉酶活动受影响,导致子粒灌浆不良。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株高1-4.5米,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花吐丝早3-5天。
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