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铃薯
黍匀营养机构黄尹俞编
历史来源
营养价值
食疗价值
生长季节
历史来源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
别名:通称为土豆,个别地方称洋芋、馍馍蛋等。
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 可入药。
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十九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马铃薯传入我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华北和云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种植,现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见《肠胃决定健康》一书)。
营养价值
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 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 。
除此以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半斤鲜薯,即可满足需要。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马铃薯是降血压食物。膳食中某种营养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样道理,调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应疾病。
新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周应食薯类5次左右,每次摄入50克-100克。每100克马铃薯含钾高达300毫克,是20多种经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含钾最多的。日本一个研究发现,每周吃5~6个马铃薯,可使中风几率下降40%。
多吃马铃薯还能减肥,但很多人为了减肥,认为薯类含淀粉(糖)较多,视其为增肥食品,望而却步。其实,这是未能正确认识马铃薯而导致的结果。其中马铃薯、山芋等含水量高达70%以上,真正的淀粉含量不过20%左右。而且,马铃薯中仅含有0.1%的天然脂肪。这是其他可做主食的食物所望尘莫及的。

马铃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碱,主要是茄碱和毛壳霉碱,可溶于水,遇醋酸极易分解,高热、煮透亦能解毒。一般经过170℃的高温烹调,有毒物质就会分解。野生的马铃薯毒性较高,茄碱中毒会导致头痛、腹泻、抽搐,昏迷,甚至会导致死亡。但一般栽培的马铃薯毒性很低,很少有马铃薯中毒事件发生。栽培马铃薯一般含生物碱低于0.2毫克/克,一般超过200毫克才会导致中毒现象,相当于一次吃掉1.4公斤生马铃薯。马铃薯储存时如果暴露在光线下,会变绿,同时有毒物质会增加;发芽马铃薯芽眼部分变紫也会使有毒物质积累,容易发生中毒事件,食用时要注意。
食疗价值
马铃薯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和胃健中;解毒消肿。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利;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
马铃薯含蛋白质、糖、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无机盐(以钾盐为多)、少量龙葵碱等。龙葵碱主要存在于本品的芽和皮部中,又以未成熟的、紫皮的较成熟的、黄皮(或带青色)的为多。适量的龙葵碱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减少胃液分泌。

附方
洋芋汁:马铃薯120g,切碎,捣烂,绞取汁液。每次用1~2汤匙,酌加蜂蜜调匀,冲入适量开水,空腹服。
本方有缓和腹痛及通利大便之效。可用于脾胃虚弱,胃气不和之腹痛,大便秘结。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腹痛及惯性便秘。
生长季节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洞口县位于雪峰山盆地,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相当好,由于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马铃薯个体均匀、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马铃薯食品香甜可口。
一年生草本,高30至80cm。花期夏季。夏、秋季采收,其中,6月中旬马铃薯品质最佳,应及时收获。马铃薯收获后可以贮存到第二年秋天,一般要用稻草覆盖,避光、阴冷、干燥条件贮存,冬季要防冻,春季要避免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