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板栗
黍匀营养机构潘琼阁编
名称 |
内容 |
名称 |
内容 |
中文学名 |
板栗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
拉丁学名 |
Castanea mollissima |
目 |
壳斗目 Fagales |
别称 |
栗、中国板栗 |
科 |
壳斗科 Fagaceae |
二名法 |
Castanea mollissima |
属 |
栗属 Castanea |
界 |
植物界 |
种 |
板栗 C. mollissima |
门 |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分布区域 |
中国大陆、台湾、越南等地 |
历史简介
板栗原产我国,与枣桃杏李同为我国古代五大名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干果树种。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河北(迁西——板栗生产基地,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生产基地)、山东、湖北(罗田 麻城)、信阳罗山、陕南镇安是板栗著名的产区。
板栗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已约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说燕文侯日: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之说。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
营养价值
板栗甘甜芳香,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并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其中所含高淀粉质可提供高热量,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
板栗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板栗生食、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可制成多种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板栗易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属于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
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板栗的预防疾病指数为31.79,生命力指数为10.05,证明对人体防病不但有增强作用,对生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见《肠胃决定健康》一书)。
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表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热量 |
185 (千卡) |
维生素B1 |
0.14 (毫克) |
钙 |
17 (毫克) |
蛋白质 |
4.2 (克) |
维生素B2 |
0.17 (毫克) |
镁 |
50 (毫克) |
脂肪 |
0.7 (克) |
维生素B5 |
0.8 (毫克) |
铁 |
1.1 (毫克) |
碳水化合物 |
40.5 (克) |
维生素C |
24 (毫克) |
锰 |
1.53 (毫克) |
膳食纤维 |
1.7 (克) |
维生素E |
4.56 (毫克) |
锌 |
0.57 (毫克) |
维生素A |
32 (微克) |
胆固醇 |
0 (毫克) |
铜 |
0.4 (毫克) |
胡罗卜素 |
0.9 (微克) |
钾 |
442 (毫克) |
磷 |
89 (毫克) |
视黄醇当量 |
52 (微克) |
钠 |
13.9 (毫克) |
硒 |
1.13 (微克) |
食疗价值
中医学认为,栗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用。《本草纲目》:“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苏东坡的弟弟苏辙由曾写诗称颂栗子的食疗功效,“老去自添腰脚病, 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1、功能:用于肾气虚亏,腰脚无力;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便溏腹泻;久泻不止或便血。
2、用法:生食或熟食,“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本草纲目》)
3、附方:
1)栗子猪肾粥:栗子10个(或30g),每日清晨空腹嚼食,再进猪肾大米粥。原于古代《经验方》。梁代陶弘景说:“相传有人患腰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孙思邈也说:“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故本方用为要药。另服猪肾以助药力。用于肾虚腰膝酸软,脚弱乏力。
2)板栗烧肉:栗子250g,猪瘦肉500g(切块)。先用适量食油、盐、酱、花椒炒过,加酱油、红糖炒拌均匀,添水焖煮至栗熟起即成。可分几顿食用。本方以栗子滋养补脾,猪瘦肉益血补虚。佐诸调料,可健胃进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虚损赢瘦。
3)栗子山药姜枣粥:栗子30g,大枣10个,山药15g,生姜6g,大米100g。加水煮成稀粥食;或再加红糖调味食。栗子能补肾、益脾而止泻。《本草纲目》说:“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故不可忽视。方中山药、大米亦益脾养胃之物,姜、枣、红糖能温养脾胃。用于脾胃虚弱、畏食冷物、少食腹泻,或小儿疳积、消化不良等。
4)民间验方: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可治老年肾亏,小便弱频;生栗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脓毒的作用。
生长季节
实生苗6年左右开始开花结果,花期5月,果期8~10月。开花迟产量低,生产上常用2~3龄的实生苗作砧木,在展叶前后嫁接。定植不宜过深,以苗木的根颈露地为好。
板栗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其适宜的年平均气温为10.5~21.8℃,温度过高,冬眠不足,生长发育不良,气温过低则易遭受冻害。
板栗既喜欢墒情潮湿的土壤,但又怕雨涝的彰响,如果雨量过多,土壤长期积水,极易影响根系尤其是菌根的生长。因此,在低洼易涝地区不宜发展栗园。
板栗为喜光树种,尤其开花结果期间,光照不足易引起生理落果,如长期遮荫会使内膛树叶发黄,枝条细弱甚至枯死。年平均温度10.5~21.8℃均适宜,绝对最高温度不超过41.6℃,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24.5℃。
板栗对土壤酸碱度较为敏感,适宜在PH值5~6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这是因为栗树是高锰植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活化锰、钙等营养元素,有利于板栗的吸收和利用。徐州地区处于黄滩海南缘,年平均气温为13.7~14.1℃,年降水782~946毫米,适宜粟树的生长发育。
注意事项
板栗虽好,也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条件。
1、板栗不宜食用太多,生吃太多不易消化,熟吃太多容易滞气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是饭后大量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
2、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者不吃,因为板栗的含糖量是非常高的。
3、新鲜栗子容易发霉变质,吃了发霉的栗子会引起中毒,所以,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