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黄鳝
学员甘璐编写
别称 |
鱓鱼、罗鳝、蛇鱼、长鱼 |
界 |
动物界 |
目 |
合鳃鱼目 |
科 |
合鳃鱼科 |
属 |
黄鳝属 |
分布区域 |
热带及暖温带 |
历史来源
中文学名: 鳝鱼(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 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约15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
我国分布两种,一种即为常见的黄鳝,还有一种为山黄鳝(Monopterus cucha (Hamilton))目前只在云南陇川县有分布,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分布。
鳝鱼,亦称黄鳝、长鱼、海蛇等,是中国特产。相传,古代有些大力士,之所以力大无穷,就是由于常吃鳝鱼的缘故。

营养价值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
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黄鳝的预防疾病指数:3.74,证明所吃食物对人体提高防病能力,影响微弱。生命力指数为:0.0666,证明所吃食物不合适,对人体生命力有削弱作用。(见《肠胃决定健康》一书)。
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表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名称 |
数量 |
热量 |
372(千焦) |
维生素B1 |
0.06(毫克) |
钙 |
42(毫克) |
蛋白质 |
18.0(克) |
维生素B2 |
0.98(毫克) |
镁 |
18(毫克) |
脂肪 |
1.4(克) |
维生素B5 |
3.7(毫克) |
铁 |
2.5(毫克) |
碳水化合物 |
1.2 (克) |
维生素C |
0 (毫克) |
锰 |
2.22(毫克) |
膳食纤维 |
0 (克) |
维生素E |
1.34(毫克) |
锌 |
1.97(毫克) |
维生素A |
50(微克) |
胆固醇 |
126(毫克) |
铜 |
0.05(毫克) |
胡罗卜素 |
0(微克) |
钾 |
263(毫克) |
磷 |
206(毫克) |
视黄醇 |
50(毫克) |
钠 |
70.2(毫克) |
硒 |
34.56(微克) |
食疗价值
古医术《本经逢原》上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鳝鱼。鳝鱼味鲜柔美,并且刺少肉厚,又细又嫩,与其他淡水鱼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如果烹调得当,食后可令人难以忘怀。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适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脱肛、子宫脱垂、妇女劳伤、内痔出血之人也可多食;风湿痹痛、四肢酸疼无力、糖尿病患者、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者都可多食。
1.性能: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2.用途: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肛、气血不足,产后恶露不尽,或出血而气虚血亏者产后瘦弱、妇女劳伤、子宫脱垂、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症。
3.用法:入菜肴,研末等。
生长季节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为热带及暖温带淡水或咸淡水水域,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产于热带。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
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2冬龄的雌鱼才达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记录,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黄鳝的地区。
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都可食用。鳝鱼血液中血清有毒,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严重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
鳝鱼动风,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有痼疾宿病者,如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症、红斑性狼疮等应谨慎食用;另凡病属虚热,或热证初愈,痢疾,腹胀属实者不宜食用。
鳝鱼不宜于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红枣同食。
鳝鱼+菠菜=腹泻
鳝鱼+狗肉=易上火、易使旧病复发
鳝鱼+金瓜=性质相克
温馨提示:吃鳝鱼最好现杀现烹,死鳝不宜食用。鳝鱼虽好,也不宜食之过量,否则不仅不易消化,而且还可能引发旧症。
食物相克:鳝鱼不宜于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红枣同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