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科学网谈半月痕与健康
民间有通过指甲半月痕的形状、颜色、大小来判定身体健康状况的说法,并流传甚广。那么,这种说法有科学道理吗?二者之间真的有联系吗?请关注——
比较自己的半月痕变化才有意义
说起指甲半月痕,不得不提一下指甲的生长构造。我们的指甲都是从甲基处生长出来,并且紧贴在甲床上。甲基部分隐藏在指端表皮下,里面有种生产指甲的细胞称为甲基质细胞。正是由于它不断的生长分裂出角蛋白细胞,新生的细胞将老死的细胞往外推挤,才形成我们看到的半透明指甲。这一过程在医学上称为甲质细胞的增生角化。由于甲基的生长速度是由中央向两边递减,而角蛋白细胞变成半透明所需的时间不会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就形成了这个弧形的白色与半透明的交界。如果白色的弧形刚好露出来,就成了我们所说的半月痕。
指甲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为指甲生长提供营养的是甲床,甲床有丰富的血管及神经末梢,当人体血液循环供应正常,指甲末梢供血充足,指甲生长速度较快,不断的长出新的指甲。生长快时则半月痕也会显得大,生长慢时则显得较小,甚至不太明显。相对而言,指甲每周平均长0.5—1.2毫米,指甲夏天长得快,白天比夜间长得快,男子比女子长得快些。
果壳网健康朝九晚五主题站编辑渔在在藻在其一篇名为《月牙可不是健康的“血条”》的文章中提到,月牙其实就是没有完全角质化的指甲。角蛋白细胞在尚未完全角质化前,呈现的是白色。在完全角质化后,呈半透明色。一个人的月牙数偶尔会多一个或少一个,是身体新陈代谢的正常变动让指甲的生长速度有点变化而已。人们常常能在拇指和食指上看到月牙和经常使用这两个手指有关系,大拇指堪称五指的劳模,指甲磨损得快,自然长得快,月牙也就容易被推出来。但有时候,月牙的变化也确实可以反映一些健康问题。前提是——你的月牙只是变得跟你以前很不同!而不是你的月牙与别人不同。通过和自己的月牙比较才有判断意义。
指甲的生长速度因人而异。自身的新陈代谢、营养状况、手指的使用频率都是影响指甲生长的因素。
有的认为诊治判断疾病方面价值不高
对民间流传甚广的通过月牙的形状、颜色、大小和多少来判定身体状况的说法,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认为不科学,需要进行详细的统计检验才具有说服力。不过更多的人还是选择相信,他们认为这是观察自己身体一个简单的方法,即使错了也无大碍。
通过观察手外观,包括手形、手纹,甲形、甲纹、甲色等来判定体内脏腑状况属中医望诊的范畴,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素问·五脏生成论》有记载“诸筋者,皆属于节。”“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就是说指甲和肝脏有密切联系,肝主藏血和宣泄。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肝血不足,则指甲枯槁。到后来宋代的医著《道藏辑要》和清代的《小儿推拿广义》则有更为详细的论述。
中医理论认为,血为阴,气为阳。气血是维持生理的重要物质,指甲依靠濡养以维持其正常的形态的色泽,依靠气机以推动其运化。手指甲根部共有12个穴位点是经脉阴阳交替之处,也是经络气血所出之处。犹如经脉的源头称并为12井穴。处在阴经阳经交接处的甲床,有丰富的血管及神经末梢,是观察人体气血循环变化的窗口。因而脏腑的虚实,邪正的进退,气血的盛衰等能反应于人的指甲。“王氏手诊法”创制者王文华医师认为,虽然月牙在医学上称为“安全圈”,但它的大小和人体没有直接关系。而半月痕的颜色决定于细胞层的厚度,若厚时甲床内的毛细血管网几乎完全不能透过,故成白色。
北京东直门医院医师黄青表示,关于半月痕的指示功能在医著少有记载,其诊治判断价值并不高。
有的认为能显示亚健康状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系教授马淑然认为,如果从半月痕看人体的气血状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大体可以显示人体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使从西医角度检查也许生化指标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从中医判断半月痕异常的人可能已处于亚健康,如不及时不调整的话,就会引起病变。有些人就算只有很少的月牙,也没感觉什么不适。对此马淑然表示,气血虚有时是潜在的,虽然整体上没感到精力不足,但内在已经气血虚了。人体是很复杂的,调节能力比较强。可能感觉上没有难受,但未来的发展趋向是逐渐衰弱的。
甲状腺机能亢进,会让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变得飞快,指甲的生长也不例外。因此,已经有点硬但还没褪成半透明的角蛋白会非常多。这样一来,没有月牙的人,就会有饱满的月牙,而有月牙的人,月牙会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是甲状腺机能减低,就刚好相反,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变得很缓慢,指甲的生长也慢下来甚至趋于停止。角蛋白都已经成熟,又没有新的来补充的话,月牙自然越来越小直到消失。
(中国科技网)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3/31/content_45075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