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与饮食变迁
Human evolution and dietary transition
于冬梅 翟凤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 100050
人类是地球上自有生物以来所出现的最占优势的动物。翻开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不难发现人类生物学进化伴随着饮食的变迁,而且这两者始终相互促进、不可分离。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人的求饮、求食遵循着一定的生物学规律。人类进化的动力是食物,而食物和进食方式的改变,又直接影响人类的进化。
原始人类的进化过程和饮食变迁
1.南方古猿(距今400/300万年~150/100万年)
有些学者认为腊玛古猿可能是最早的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动物,在腊玛古猿之后出现了南方古猿。劳动和直立行走对于古猿和猿人有很大的影响。南方古猿可以分成2个主要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所有的南方古猿都是脑子小、颊齿大和上下颌前突。古猿主要的食物是果实、嫩叶和一些可吃的植物根,特别是块根,有时也吃些小动物或鸟蛋。
2.能人或早期猿人200万年~175万年前
能人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人属成员,其年代定为200万年到175万年前。与南方古猿相比,能人的脑量已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牙齿和上下颌骨的构造也有所变化,显示出对于食性改变(更多的以肉类为食)而产生的适应。在人类进化的历史当中,由食草变为食肉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早期人属只有在其食物中大大提高了肉类的比例,才能形成超过南方古猿的脑量。因为获得肉食要比采摘野果和树叶困难得多,在追逐和格杀野兽的过程中既要斗勇又要斗智,不仅有利于使人类的体格变得更加强壮,而且大大有利于人类生存技能的发展。同时,肉食又使脑髓得到了更多的本身发展所必需的营养和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机体的演化、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从只吃植物转变到同时也吃肉……是转变到人的重要的一步。”
3.直立人200万年~20万年前
在中国,习惯上把直立人称为猿人。直立人脑容量显著增大,能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用火,但体质上仍有较多的原始性。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均属晚期直立人。
火的使用和控制无疑是直立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河图挺佐辅》中记载:“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火的利用使他们的食物发生改变,食谱扩大了:吃烤熟的肉;原来不能吃的植物,特别是某些植物的种子和块根,经过火烤,变得可食;通过火的烧烤,有毒的食物变成没有毒的,不好吃的食物变成好吃的,不容易消化的变成容易消化的了。因以火熟食,导致饮食生活的根本性改观,缩短了食物消化的过程,增强了健康,帮助人类进一步从动物状态中解放出来。火的使用“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了火可以烹煮食物,必然会对人的体质进化产生重大影响:下颌骨不需要那么粗大有力,牙齿也不需要那么宽大锋利,因此人的下巴颏儿就收缩进去了,牙齿也变小了;由于增加并改善了肉食,结果是进一步促进了脑的发育。
当猿人学会了用火,就增强了自己抵抗敌人的力量,使自己更加能控制或适应自然;使食物更加丰富,生活更有保障;同时,也使自己的身体可以得到一些更好的养料。由于用火,猿人就获得了新的知识,就更加有智慧,更加离开了动物的状态,更加表现出人的性质了。
4.智人距今25万年
智人分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两类。我国发现的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桐梓人均属早期智人;河套人、资阳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山顶洞人均属晚期智人。
早期智人能够制造较进步的石器工具,并能人工取火。早期智人使用的工具仍是石器,但是在数量上和打制技术上,比猿人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但利用天然的火,也可能已经会取火——大抵是利用摩擦的方法生火。晚期智人能制作复合工具,并有原始的绘画和雕刻技术。
随着工具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又学会在原野上选择一个适当的地方造成栅栏,把野马、野牛或鹿驱赶进去,让一时吃不完的野兽暂时生活在那里。在人类学会使野兽变成家畜的同时或稍后,人们逐渐地学会把野草变成作物。丰富的食物为他们脑量的增大提供了营养保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成功地生育后代的机会。
现代人类的体质特征
现代人类最主要的特征是大脑高度发达,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具有文化。人类的这些特征是随着人类体质的进化逐渐形成的,是人类体质特征的反映。现代人类的体质特征是进化的结果,也与饮食息息相关,表现为:1) 发达的脑; 2) 两足直立行走;3) 有利于散热的皮肤;4) 灵巧的手;5) 独特的脸部 可以通过眼神和表情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6) 缩小的颌部和牙齿 两足直立行走使手得到解放,牙齿不必再作为武器使用;熟食使人类不需要用力咀嚼食物,咀嚼肌变弱,上下颌骨变小;结果,吻部向后缩,面颅变小,脑颅变大。 7)适应于说话的咽喉;8)两性异型减小 通过漫长的选择压力改变,使男女在体型大小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9)幼体成熟 人类在成熟后身体不大特化,仍然保留青少年时期的体征。10)成熟延迟 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需要更长时间才发育成熟,幼儿需要在更长的时间里依靠他们的父母。 11) 女性动情周期消失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进化中,对食物的接受能力几乎没有扩大,仅限于无毒的动植物类,而消化能力却迅速在退化。
现代人的饮食变化趋向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饮食研究进入一个相对理性的时代。现代营养学认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是人体健康必需的物质,而这6类物质都要从饮食摄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已发生诸多的变迁。现代人的饮食习惯趋向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主要有以下4种倾向:
1.节约时间的倾向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各种快餐食品应运而生。方便食品等各种速冻食品、半成品等纷纷涌现,给繁忙而重闲暇的现代人提供了更多方便。 2.多样化的倾向
随着各国、各民族间的频繁交流,欧美、日本以及东南亚的各种风味食品也影响到了中国,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外来食品与口味表现出较强的偏好。此外,休闲小食品市场以及各种口味的饮料市场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3.对绿色天然食品的需求 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明显提高,饮食讲究纯天然,要求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要求不使用化肥等培育出的绿色蔬菜等。
4.对保健营养品的需求
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人们越来越注意食品的营养性与健康性,食品不仅可以果腹,还可以带来健康。近年来,市场上各种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减肥食品的大量涌现,正符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结论与启示
人类合理的膳食结构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各种营养素的搭配应该均衡,同时还应少摄取糖类和盐分。但是当人类进化到现代社会,许多因素影响了现代人的膳食和饮食习惯,其膳食结构却发展为植物性蛋白、淀粉、纤维等成分摄入越来越少,动物性蛋白、脂肪摄入越来越多。食品加工业发达,人们在外就餐的机会增多,饮食精致化、西方化等,让现代人产生了许多新的营养问题,诸如油脂摄取量过高、甜食摄取过高、肉类食品摄取过多、膳食纤维不足等。造成了人类主要死亡病因由过去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疾病。
从人类进化史上看,早期的人类为了生活,一方面要寻找食物,另一方面又要躲避野兽的袭击,不可避免要进行奔跑、跳跃、负重、攀援、泅水等体力活动。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的身体结构、功能的变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体力活动的需求,也就是说,“结构”与“功能”已经取得了平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政治的稳定、生活空间的改善、工作环境的变化,使许多人已经习惯于安静的办公室,轻松的生活方式,便捷的交通设施,丰富但不一定合理的营养结构……所有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感到非常安逸,但实际上,人们的体质却已经在悄悄地下降。
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如果缺乏基本的食物营养平衡,社会也可能幸存下来,但是如果要在人口的质量上求得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克服缺少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而出现的普遍不良后果。当今,所有那些最健康、最欣欣向荣,富于进取精神的民族都很好地维持了膳食中动物性、植物性食物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