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大学生自己刻章自己“工作”
自己刻章“签就业协议”,上淘宝网站购买就业协议,找超市老板两元钱盖一个章签假就业协议,这成了今年不少应届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权变之策。而这些就业协议最终都会成为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部分毕业生面临不交就业协议就不许参加论文答辩、不发毕业证学位证的压力。而高校低就业率专业缩招、停招的政策压力,则是个别院系逼着自己学生造假的外在动因。(7月7日《现代金报》)
学生没就业协议,别拿毕业证。这是不少高校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不签假就业协议,就拿不上毕业证,不是今年才有的怪事。去年,我女儿毕业时,学校就要求签假就业协议。前几年,就有学生到家长所在单位盖章签假就业协议的事。更有网友说,这是10 年前就有的潜规则,是公开的秘密。而且,要求学生签假就业协议,不只是发生在专科高职院校,一些二本高校也不能幸免。 今年699 万毕业生中有多少人签了假就业协议我这不知道,一本高校是不是也要求大学生签假就业协议我这不知道,但我知道很多高校宣传的高就业率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都是面子工程,至少是注水的。大学毕业即失业,今年九月最难,就是证据。
诚信本应是大学生的本性,然而,为了拿到毕业证,大学生不得不造假,而且是高校逼着大学生造假,你不造假就可能拿不到毕业证。这一切却源于教育部的一个通知,“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教育部的好心却办了坏事,结果给大学生上了非常沉重的“最后一课”:学会造假,才能毕业。尽管造假几乎是社会的通病,让大学生学会面对现实是对的,但这样的“最后一课”无法向大学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同是“最后一课”,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说:“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道路上,你不一定会成功,但一定会经历挫折和磨难。希望你们在岁月长河中经受住考验!”多么真诚啊。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的“最后一课”更是语重心长:不要“拼爹”要“拼德”。
学会造假,才能毕业。这是令高校愧疚,令高校无地自容的“最后一课”啊。社会曾经对高校有一个共识性的认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然而,现在的高校备受社会诟病,几乎总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特别是大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差,无德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炫富炫美者有之,不“拼德”只“拼爹”者有之,甚至亲爹不能拼干爹也敢拼。有人担心这是垮掉的一代。尽管这话言过其实,但大学毕业生越来越成问题是不争的事实。从一些高校的“最后一课”可以看出,高校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怎么可以让大学生学会造假呢?高校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该是传授文明培养人才的人文小社会,至少应让大学生学会真诚面对社会。
《科技日报》(2013-7-9 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