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陕西师大用毛笔写录取通知书
文·句艳华
近期,随着高考录取季的到来,陕西师大的毛笔字录取通知引来一片叫好声。几位退休老教师端坐房中,手执竹笔缓缓而书的镜头,真是有如一股夏日清流。这样的大学名片,可以有。
设想即将入学的学子们,手捧这样一份通知书,赏心悦目的同时,自能感受到其中绵长的寄望和嘱托,对未来的母校产生憧憬热爱,再甚或,还能对传统书写乃至书法产生出一些兴趣。真是一举可数得,小节有大义。
今天,由于时代的原因,书法只是在书界薪火相传,大部分“圈外人”握笔机会变得非常少。现在能写出漂亮字的,多数是中年以上的人,青年一代则寥寥,不少年轻人外形有型有款,一落笔却“武功”稀松,让“过来人”直叹美中不足。
只有汉字才将工具性的文字上升到抒情和艺术的高度,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一方面体现人的情感变化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的性情实现“转移”。民间常说“字如其人”,书论讲“书为心画”,其实道理一样,都是在说明书法和人内在精神的对应关系。所以习字向来为历代读书人所重,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提高文化修养,也在于修身养性。
对于书法所承载着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以及书法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质等,自有方家论述,这里就不多班门弄斧了。其实对于今天而言,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地以现代意识扫除精神积弊,为有一个更加健康公正的社会而努力,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为、自身心性塑造的内圣之道,并不应该被完全放弃。书法就是让人向内求索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从文化传承角度讲,写好汉字,应该也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文化特征吧?
当然这些年来,举国也正在开始对传统文化继承的不足进行反思,有识之士和“过来人”在书法教育的回归上也发声不少。今年初,教育部还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相信假以时日必然会看到成效。
曾经看到一位八零后作家的文章,大意说,第一次到台湾,到桃园机场下机后,立刻就被颜体字的“第一航厦”四个字“惊到”,走到台北街头,招牌一般都是颜、欧、柳……他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异乡里的故乡感”。
作家被四个颜体大字所惊到,我则被他的感受所惊到: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的力量!陕西师大也如此,在与文字疏离的键盘时代,他们选择一笔一划手书几千份录取通知书,优雅至极,也是在传播着这种文化“故乡感”。哪怕它引起学生们一分钟对书写的品味和咂摸,都是有价值的,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文化自觉,和对教育本义的坚守。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前一段人民大学以本校一位美女作为首页图片的事来。照片贴出后,一时观者甚众,服务器也不堪重负而瘫痪。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校花来做首页,不过是旁枝末节的小事,倒也不失是人大学子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苛责自然有些小题大做。但是对比陕西师大此举,同样是小节,却让人感到与大学人文精神的契合,文化情怀油然而生。网站首页、录取通知书,多少都具有一些名片性质,陕西师大这张名片,显然更加漂亮。其他高校,甚至我们的店铺楼盘,何妨效而行之?
《科技日报》(2013-07-20 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