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疾控回应地铁现超级细菌:不会因接触生病
来源: 央广网 时间:2015-11-01
一般而言,人群中携带超级细菌的比例约1%到5%,携带并不代表一定会感染。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智聪也表示,超级细菌描述的并非是细菌的杀伤力、传染性等能力,而是指它的耐药性强,一般的青霉素对其作用小。
央广网广州10月31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本周四,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姚振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发表研究成果,他们在广州地铁上检测出了超级细菌。所谓“超级细菌”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乘坐地铁有风险吗?
研究报告显示,姚振江团队在广州地铁的7条线路上采集了320个样本,取样点涉及32个地铁车站。研究人员发现,193个,超过60%的取样点含有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中8个含有超级细菌,检出率为2.5%。姚振江解释,这个所谓超级细菌,叫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之所以用上了“超级”二字,可能与国内媒体引用外媒报道时候的翻译有关。超级细菌不是指对人的杀伤力提升,而是指它的耐药性很“超级”。
姚振江称,这个细菌叫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它是葡萄球菌的一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主要是它产生了耐药性,而且对多种抗生素都耐药,可能国外也有一些媒体,把它称作SuperBug,翻译过来就是超级细菌的意思,国内好多媒体也这么引用了。就是说它对很多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所以被称之为“超级”细菌。
这320个样本采集点都是些触摸式地点,比如说扶手、座椅、售票机、自动扶梯等。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些位置,人们接触感染细菌的几率比较大。
姚振江表示,地铁这种公共场所人流量比较大,可能大家相互接触的几率就越高,就有可能被细菌污染,有一些细菌可能就会通过人的接触传播并且被携带,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做这个研究,也是为了从学术角度探究广州地铁是否存在这个细菌,存在的话,这个几率有多大。
据了解,超级细菌是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但是姚教授说,大家无须格外紧张。此次检测出来的超级细菌——MRSA也是早已被发现的超级细菌品种,国外的同行也有相关的检测和报告,并非新发现。此外,广州地铁上超级细菌的检出率,和国外相关机构测试的检出率趋同。比如,广州地铁上超级细菌的检出率就和此前日本一列火车上的检出率持平。
姚振江称,国外也有人在一些公共场合做过一些检测。我们在地铁系统上做这个检测,得出的检测结果和国外的接近。
一般而言,人群中携带超级细菌的比例约1%到5%,携带并不代表一定会感染。
姚振江表示,接触了污染物,即使是携带了,不代表你会感染,你感染了不代表就没有抗生素可用了,没有这样一个因果联系。一般国内外的报道超级细菌的携带率是1%到5%,对于正常健康人群,有些人就携带这种细菌,但是并没有感染或者患病。
广东省疾控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导致了细菌耐药的产生。药物的滥用会使病菌迅速适应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就相继诞生。简单地说,就是感染了一种细菌会产生什么症状,当这种细菌转变成超级细菌时,它导致的疾病症状仍然一样,但是会使疾病治愈的难度提高。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智聪也表示,超级细菌描述的并非是细菌的杀伤力、传染性等能力,而是指它的耐药性强,一般的青霉素对其作用小。
杨智聪称,有一部分是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指的是耐青霉素比较多,我们用普通的青霉素抗菌药很难杀死它。并不是说它有很大的杀伤力,或者说造成人死亡啊,或者说引发大规模发病等等,不是从这个概念来说的。
此外,杨智聪解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人们并不会因为接触到这种细菌就生病,所以不必恐慌。据介绍,目前广州卫生部门有对公共场所进行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等项目的检测,但检测项目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杨智聪表示,并不是每一种细菌对人都有损害,这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个条件性致病菌,并不是说一碰到就会立刻生病。我们疾控部门平时不会单独对其开展一个很厉害的检测,但如果它引起了人群的发病,我们肯定会把它当做一个目标菌来关注。
相关媒体报道后,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做出回应,称正寻求专业部门意见,开展相关防护工作,请大家不要过度忧虑。
广州地铁公司宣传部主任叶子川表示,昨天第一时间和市里的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取得了联系,也跟他们了解具体情况,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部门,还需要寻求专业部门的指导意见,然后根据相关要求下一步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
(原标题:广州疾控回应“地铁现超级细菌”:不会因接触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