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保健新思维新格局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严孟达 2022-10-16 05:03
新加坡人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拜医学科技发达所赐,但生命质量也应该是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推动健康SG计划需要大量资源,包括为全科医生提供津贴以提升资讯科技设备,政府预计下来三年至四年得耗资超过10亿元。之后的经常性成本,预计每年还需额外4亿元。这项提升全民健康的长期战略,对财政预算的影响深远。“耳顺之年”的男士普遍面对一项“不顺”的健康问题,这个消息让他们知道了乐开了怀,奔走相告。
中央医院的研究团队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之间展开研究,分别用尿流率机器和手机应用,为534名男性参与者录下尿流情况,透过音频算法来推断尿流率,准确率高达80%。
随着这项人工智能创新的面市,受惠最大的显然是男士们,有“难言之隐”的男士今后还得学习如何一面小解,一面手抓手机录音的小本领;可以想象,一不小心,手机从手中滑落掉入马桶的意外难免发生。
利用数据科学,准确预测疫情期间,急诊部门出现突发高峰时段,让急诊部门能够预先调派人手或调整内部运作,以更好地平衡供需,是疫情所催生的另一成就。
全民医疗保健一向是政府施政的重点,今年政府动作频频,有关医疗的政策宣布接二连三。卫生部在今年3月的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中提出,在两年内制定《医疗信息法案》(Health Information Bill),以保障医疗数据安全。
其实,中央医院在10年前即开始组建数据科学团队,包括医护人员、电脑科学家、工业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他们一同探讨如何把数据科学融入临床护理当中。
新加坡人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拜医学科技发达所赐,但生命质量也应该是幸福感的重要指标,这也是政府的卫生医疗新路线图中不可或缺的。
“健康SG计划”调整了我国在医疗保健政策的路线图,60岁以上的居民首先被整装列队,跟定固定的全科诊所或综合诊疗所,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在这个迅速老龄化的社会,政府每年加重对卫生领域的拨款是必然的,但却非长远之计。因此,我国必须以新的思维规划未来应走的道路,“健康SG计划”的提出是政府的长期承诺,能否逐步兑现,有赖于经济的健康成长。
这是医疗保健资源的重新分配,政府医院、全科医生和社区伙伴形成了医疗生态系统下新的铁三角关系……
我国每年的医疗开支约220亿元,预计到了2030年将增加近两倍至600亿元,预防护理成本占每年医疗预算约6%。中央医院的3D打印中心已正式落成,是我国另一医疗科技成果。最近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第24届常年科学会议上发表的医学研究达220多项,测尿频的手机应用仅是其中一项收获。
疫情已加速医疗科技的采用,并改变人们的态度,推动医疗系统进一步向科技化和人工智能转型。如抗原快速检测(Antigen Rapid Test)已是全球抗疫的重要武器,人们可以在家中安全简易的自我检测,大大化解了医疗设施的压力。
根据报上的情景描述:上厕所时,启动手机应用,录下尿流声音,人工智能工具便能将音频转化为尿流率图表,识别尿流是否有异常状况。
政府新的战略思维看似复杂,却也很简单:护理转移至社区,医院专注于复杂的病例,让全科医生照料更简单或稳定的病例。政府在今年9月21日发表《健康SG白皮书》,阐述我国医疗体系即将推行的多项重大改革。卫生部长王乙康10月4日在国会对白皮书提出辩论动议,并说明这项提升全民健康的长期战略对财政预算的影响。经过两天长达10小时的辩论后,朝野一致支持通过。(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借助这个手机应用发现尿流异常,可直接去找专科求医,不必再到医院求助尿流率机器的检查,如此既减轻医院负担,也为求助者减轻开销。通过这种“自我检测”,可检查出常见的男性疾病如前列腺肿大(benign prostate hypertrophy);它也适用于检测女生或孩童是否有过动性膀胱。研究团队还在完善算法,如消除背景杂音等,预计应用的原型在六个月后可正式推出。10年前如果有人提出小便录音的创意,也许只能博君一笑,任何科学创意在喷出火花的时刻,往往叫人不以为意。
王乙康强调:“健康SG白皮书是我国保健政策的重要转捩点,对卫生部来说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工作,它的成功要靠人民和国家的配合及努力。”健康SG计划展露了政府全面改革卫生医疗体系的雄心壮志,但也难免提高了人们的期望。
这是医疗保健资源的重新分配,政府医院、全科医生和社区伙伴形成了医疗生态系统下新的铁三角关系。这种新关系如何巩固,还得在落实中不断纠错改进。在联合国2022年全球幸福指数排行榜上,新加坡在146个国家与地区里名列第27,在东南亚国家中位居第一。这项调查的标准有六大领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健康预期寿命、人生抉择自由、慷慨程度、社会支持,以及腐败感知度。
近日《联合早报》上传来一则男士福音。这项法案是为了给全科医生提供更好的科技和数据支持,好让病患无论在哪里看医生,医生都能看到同一套病历。这无疑是划时代的改变,新加坡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和国情谨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