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心血管疾病的真相
黎黍匀作品节选
按照目前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发病主要分两大类型。
一类是出血性心血管疾病:即血管破裂血液流出血管外。
(1)脑出血:是因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硬化、动脉瘤、脑血管畸型等因素使脑血管变性造成的,当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头部血流突然加大,变性的血管壁不能耐受,而在某一薄弱点破裂造成脑出血,从而导致脑组织变性、坏死、功能障碍。
(2)蛛网膜下腔出血:软脑膜的血管中,在未进入脑质的部位,有出血发生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亦即珠网膜下脑出血。出血的位置特定在脑部的一层形如蜘蛛网的下方所形成的腔隙内,多数为动脉瘤破裂,其次为动脉硬化和血管畸型,外伤也可导致,血肿占据空间,压迫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病变。
二类是梗塞性心血管疾病:异常物质堵塞使血流阻断而缺血。
(1)脑血栓:血管巳有病理改变,当血压下降,使血流速度变缓,都会加速或引起血管闭塞,或者由于颅内外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脱落,成为栓子使血管堵塞,但最终结果都是导致该血管供血区的脑,供血受阻进而脑组织变性,辖区的脑软化。
(2)脑栓塞:是进入血液循环的栓子垃圾,如固体、液体、气体、细菌、寄生虫及其虫卵,其中大多数(约80%)来源于二尖瓣狭窄、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的附壁血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等,堵塞脑动脉,导至脑软化。脑梗塞是因血管内由于不同的原因被不同的物质堵塞,而使血管辖区发生功能障碍,因此主要是影响该供血区,对周围影响相对地少,多数病人是静态下发病,病情发展相对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