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黍匀《规律成就健康》节选
《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记载,上古神医扁鹊遇见蔡桓公(蔡国国君),见毒现于其面,脸色灰暗,是“有疾在腠理”,于是提醒蔡桓公:“你现在有毒在身,要赶快驱散。”蔡桓公笑言:“现在我可以和你高声谈话,大口吃肉,四处活动无任何异状,怎么可能有毒在身呢?”当扁鹊离去,他还嘲笑道扁鹊是“医(医生)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过了十日,扁鹊又见蔡桓公,发现毒已经进入肌肤,于是急禀道:“你的毒已经开始侵袭肌肤了,如果不快点采取措施,很快会蔓延到骨髓的。”蔡桓公觉得扁鹊是多虑了,不置可否。又过了十日,扁鹊遇到了蔡桓公,发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疗将会加深。蔡桓公索性就不理会了。再过了十日,发现蔡桓公已是毒入骨髓,“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神仙也难以救治了,于是二话不说,转身就走。蔡桓公不解,让人去问:“先生为何转身就走?”扁鹊答道:“你已经病入膏肓,毒入骨髓,无可救药了。”五日后,“桓侯体痛”,果然暴病身亡。
这个记载很真实地反应了慢性病从发病到病重的过程,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慢性病的发病特点。我们通过它来分析慢性病的特点。
首先,慢性病具有“慢”的特点。从蔡桓公被发现蓄毒到病危,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病患者愿意提前接受调理,会很快得到康复。但是,蔡桓公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慢性病这个特点,提醒我们预防慢性病的工作越早越好。现在花1元钱保养身体,明天就不会花100块钱去治疗了。
其次,慢性病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慢性病不像传染病那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人体马上反映出来;相反,慢性病相当有耐心,进攻时很沉得住气,就像蛇一样悄然前进袭击目标,当时机到来,防范松懈的神经已经失去了报警作用,最终人体受到致命的攻击。正因为如此,当病入脏腑时,蔡桓公仍然微笑着拒绝了扁鹊的提醒,微笑着散步去了,微笑着让慢性病继续悄然前进。慢性病中的中风很能体现这个特点,中风发生前多数患者都提到的是,感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呼吸困难,他们一般认为可能是太过劳累原因造成的,没有警醒。直到中风发生了,才后悔末及。当患者躺在床上,手脚瘫痪,才埋怨自己疏忽大意酿成恶果。其实,即使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患者自己根本就不了解慢性病这样的特点,疏忽大意始终还是会出现。这也是为什么连蔡桓公这样的人也中招的根本原因。而专业的扁鹊却受到了冷落,算是一种无言的悲哀。有位健康专家说到,疾病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的无知造成的。慢性病在近代才迅速蔓延开来的,人类对此研究并没有多深入,加上其发生的隐蔽性,致使成千上万的人忽略了防范,被夺走了性命。
三是慢性病具有长期潜伏的特点。慢性病侵袭人体并不是马上发作,它首先是选择最容易潜伏的地方,如肠胃、脏腑躲藏起来,然后逐渐向各个器官侵袭,慢慢蚕食下去。由于患者本人并不能认识到,轻微疼痛或者不舒适对自己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同时受到急性传染病的影响,觉得对人体危险的疾病都是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剧烈的疼痛的,所以放松了警惕,使得慢性病有机会长期潜伏体内。正因为如此,蔡桓公才对扁鹊的话当做耳边风,不置可否。他体内的毒素终于拥有充足时间从脏腑侵袭到骨髓去。这真是只可怜的“温水青蛙”啊。
四是慢性病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慢性病并不会单一攻击个别器官,慢性病的胃口很大,只要你愿意给足它时间,你就有可能全身发病。慢性病攻击蔡桓公肠胃,使得脸色产生变化,并没有惊动蔡桓公,赢得了进攻的时间,所以慢性病并没有收手的意思,而是继续前进到脏腑。到了脏腑,慢性病将人体解毒能力系统破坏后,并不按照人类兵法说的“穷寇勿追”法则,而是继续进入人体致命的薄弱地带——骨髓,最终使得毒素布满全身,神经系统瘫痪,免疫系统混乱,生命受到威胁。蔡桓公的大意,让慢性病有机会系统性地攻击其全身,最终掉了性命。扁鹊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提前离开蔡桓公,知道他是全身性病变,整体受到毒素危害,如果逞能救治,必然遭到“治疗蔡桓公不力”的后果。
现在临床治疗还发现了慢性病治愈的顽固性特点。
许多病人患了慢性病,由于是系统性发病,因此失去了迅速救治的时机,不得不付出沉重医疗代价。调查发现,我国的贫困人口中,有20%左右是因为治疗各种慢性病造成的。
医学界目前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等慢性病,都采取了保守的治疗态度,认为如果患者停止用药将会对疾病带来危险,而长期用药甚至终身用药也并不能给疾病康复带来机会,这种矛盾心态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医生心中。所以,医生的建议是,你最好不要得病,如果得病,他们也没有办法帮助你治愈。此外,研究还发现,慢性病患者如果对饮食没有采取合理的安排,没有对食物进行严格区分,将会给疾病带来不良影响,部分慢性病甚至因为饮食问题而加重,如风湿类疾病,如果病人长期吃红色肉类,患者的康复机会基本上等于零。风湿类患者假如对饮食方面无知,随便进食,很容易使得缓解的病情加剧或康复了的体质复发;当患者周身疼痛难忍,受尽折磨之后,又会对药物、医生、营养师等人群产生绝望情绪,最终听信于江湖骗子,迷信神话之类的药物,疾病不但得不到治疗,而且患者本人也会心生绝望。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患者的“心”失去了希望,疾病的康复将是遥遥无期。
而这也是慢性病治愈顽固性的典型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