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遭国际质疑冤不冤
李志军
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学术造假事件,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日 ,权威的《柳叶刀》和《自然》杂志分别以社论的形式对中国的学术诚信提出质疑,中国学术界国际信誉受到较大影响。(1月20日《南方日报》)
事实上,用不着国际学术界质疑,国内学术研究的诚信度如何,国人也是心知肚明。远的不说,单看看刚刚过去的2009年:3月,浙江大学李连达、贺海波论文造假;4月,上海大学博导陈湛匀因论文抄袭被撤行政职务;5月,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雷同;6月,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被爆涉嫌抄袭……《柳叶刀》和《自然》杂志的质疑,只不过是又一次印证了国人的判断而已。
平心而论,学术造假是学术圈的通病。不只是我国,国外治学者中也不乏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之徒。号称韩国克隆之父的大科学家黄禹锡,不就是因为造假把自己送进了“班房”吗?所以,这就不由得我们不思考,为什么单单是我国的学术诚信遭到了国际质疑?
原因固然很多的,但有一条无须讳言:很多国家虽然也有学术造假行为,但造假者一旦被曝光,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不要说无法继续在学术圈混下去,锒铛入狱者亦不在少数,学术地位贵如韩国的黄禹锡者亦不能例外。换句话说,学术造假的巨大风险使一般人不敢铤而走险,学术诚信还是有保证的。
反观我国,学术造假即使败露,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最多也只是几个小鱼小虾背背“黑锅”。例如,浙江大学李连达、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仅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仍可以继续在学术圈内逍遥自在;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被爆涉嫌抄袭一事,陆副校长至今仍校长照当、安然无恙。如此一来,谁还愿意潜心治学,谁还能不痴迷于名利双收、方便快捷的学术造假呢?如此一来,国际学术质疑的矛头怎能不指向我们呢?
名誉对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好名声难得,坏名声易求。法兰西共和国的法官们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时,反对革命维护王权,搞坏了自己的名声,以至于法国民众至今还有“防火、防盗、防法官”的说法,而且法官的社会认可度二百年来在法国社会也一直不高。我们的学术界必须认真对待国际学术质疑了,若再痴迷于学术造假,等到人家都懒得质疑,都不和我们玩的时候,那可就麻烦啦。
国际学术的质疑,应是一剂清醒剂。希望国内学界中人,好好珍惜自身信誉,努力提高学术诚信度。更希望教育管理部门,尽快变革现行的教学科研机制,合理分配科研资源,进一步完善论文与职称挂钩等考评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究责力度。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01/21/content_1284396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