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中医论五过错
黎黍匀 《五分钟学中医》
《黄帝内经》在《疏五过论》详细分析了这五种过错。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一体,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医认识生命和自然的根本。身为医工,就必须整体考虑涉及疾病的内外之因,综合分析,不遗错漏,此为上工。在这方面是中医的综合思维的发挥,也是从事医学者警惕思维出现漏洞的典范。
中医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为虚和实,通俗说就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比如心理方面,是看不见的,精神领域是看不见的;身体表露的症状是看得见的,伤口症状是看得见的。卓越的医工是可以洞察各种不同的细微问题,作出正确分析,提高治疗成功率。
古代的中医要求医生的职业,是整体素质很高、几乎接近全能的。《黄帝内经》指出:
圣人之治病也,必须知道天地阴阳知识,四季轮换寒暑变化,五脏六腑,雌雄表里;通晓针灸、砭石、毒药的用处,从容不迫洞察人事。明白诊治之道,知道贵富贫贱的影响,根据异同针对诊治;问询年龄长短,了解胆小还是勇猛的;看局部可以知全身,看细微知病之根源,并结合四时八风正气和三部九候脉象进行分析,达到全能技术的要求。
这些要求即使放到当今时代,对照各个医学工作者,我们都发现其高度非同一般,没有多少人可以达到如此全能的境界的。可见中医对医工的要求在古代是何等的苛刻了。
因为无法达到以上的境界,就无法避免错误发生,如:
一、不问情绪变化盲目下药,是第一过错。在没有诊断之前,应该了解患者身份高低,是贫是富;如果是先富贵到后贫贱,患者心理委屈有辱,虽无外邪侵袭,却是病从内生,故名“脱营”。如果是先富有后贫穷,名为失精。情绪大变,疾病发生,医工诊治,不在脏腑,体型不变,诊而怀疑,不知根源;于是身体日减,气虚无神,逐渐加深,惊吓怕凉。病情加重原因是内外失调,外耗正气,内耗气血,最终不救,医工之过也。
二、不问居住环境盲目诊治,是第二过失。居住不和谐,身心不佳;环境不佳,触景伤情,暴怒暴喜,饮阳有损。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阴阳皆伤,精气衰竭,形体败坏。技术低劣的医工,不闻不问不解,不懂泻治,导致病情日重,邪气积并,危害健康,实在是大过。
三、诊断脉搏,却不能灵活掌握诊治,是第三过。脉道变化,瞬息万变,而能从容应对,把握核心,才是真功夫。倘若不明其理,就失去医工的资格,过错大矣。
四、不问性格变化诊治,是第四过失。诊断之前,了解其性格特点,是否受到干扰刺激,如人的贵贱、官职封革、野心君王等方面。如果是地位高贵,失势之后,自然闷闷不乐,情志不畅,精神内伤,形体败坏;官职变动,升降无常,权利闪失,不能从容,自然压抑惊慌,败坏精神;野心君王,自不量力,痴心妄想,耗神耗精,终日碌碌,毫无成事,自然精神衰竭,器官早老,形体病生。倘若医工不善察觉,任其发展,心理不诱导,必然会心志大乱,病不能动,治不能好,失策大矣。
五、不分男女病理走向诊治,是第五个过失。女子思虑亲爱之人,情绪郁结,忧恐皆有,致使生理失调,形体精损。倘若不把问题解决,成为旧伤,致使气血凝聚不散,淤积化热,久则成脓,脓血积累,寒热交作。医工不从源头解决问题,反而针灸阴阳经脉,使气血更虚,身体崩散,四肢无力,离死期不远矣。此时仍不懂病情走向,是好是坏,竟然断言病危不治,如此粗鲁,实在属于大过错。
因此,中医对于医师从事诊断,从技术到思维的培养,是无微不至的。这样做有两个主要好处:
1、有利于避免技术上的错误出现
2、有利于避免因为思维认识有误带来的错误
这些过错,不但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今的中医、西医、营养师都有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