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他以执导充满浓浓中国乡土情味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的浪漫互相映照,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 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是人们对张艺谋这一红遍全世界的大导演的真实评价,看过许多张执导的电影,无不被他超越原著而具有独特创意、或唯美浪漫,或朴实深沉却逼真完美的表现手法所震撼,可这次满怀期待看完他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对比我看过的原著,出现在我脑海中对这部电影和他的评价只有四个字,即“江郎才尽”!
电影《山楂树之恋》直到看完,我都未曾看到张艺谋对这部曾经“荣获《亚洲周刊》年度华语小说第一名、《当代》年度长篇小说读者奖第一名、《新周刊》年度《十大感动》,在短短的四个月这部小说的销售量突破了50万册”,这部令世人震撼的小说所表现的超越与叛逆那个时代的男女主人公所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感觉张执导的这部《山楂树之恋》不过是对那个时代主流爱情模式的一种再版,丝毫看不出《山楂树之恋》超越那个时代给人们留下的那份震撼!
首先,小说《山楂树之恋》最具震撼力之一的是男女主人公的审美观,几乎颠覆了那个时代的主流审美模式。正是有着这样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小说中的主人公才超越了他(她)所在的时代,给人们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不一样的震撼与不同。请看原著中静秋眼中的老三:“静秋看一个人的时候,总像是脑子里有一双眼睛,心里有另一双眼睛一样。脑子里的那双眼睛告诉她,这个人不符合无产阶级的审美观,因为他脸庞不是黑红的,而是白皙的;他的身材不是壮得“像座黑铁塔”,而是偏瘦的;他的眉毛倒是比较浓,但不像宣传画上那样,像两把剑,从眉心向两边朝上飞去。他的眉毛浓虽浓,但一点不剑拔弩张。一句话,他不符合无产阶级对“英俊”的定义。”
而老三眼中的静秋,也深深地体现了对那时被压抑的男性对女性审美观的一种颠覆:““你——真美,发育得——真好,你这样斜躺在那里,象那些希腊神话里的女神一样。为什么你不喜欢——这里大?这样——高高的才——美呀。” 这种欣赏,更多地是对那个时代扭曲的审美观的一种反叛与超越,也是老三和静秋在审美情趣上超越那个时代人性的一种复苏,正是有着这样的基础,才会使老三与静秋爱得如此深刻而撼人!
而张导在选择演员上的价值取向,就已经注定了他这部电影的失败。静秋的扮演者那未曾发育完全的如跑马场一场平板的身材,让对这部小说有过深刻理解的人不得不大失所望,这样平板而苍白,连发育都未曾健全的小女生,能演好小说中充满丰满与骨子里具有浓烈叛逆精神,却饱读古今中外名著而思想与文学底蕴丰厚的静秋吗?当然不能!能让老三这个“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吸取精神食粮,在音乐与艺术的氛围中独善其身,在国外名著中建立超越那个时代主流爱情审美观,向往西方维纳斯一样丰满魅力”的情圣震撼与感动吗?显然不能!
因此,我们只能在电影中看到张艺谋对那个他所熟悉的时代一群蒙昧而青涩的爱情的翻版,静秋的所谓清纯如水如一张白纸(看不出一点具有丰厚文学底蕴),在那个性欲禁锢的时代,如同大多数连胸罩也不敢戴的女性一样,是平板而压抑的;而老三的爱也是压抑与没有人性冲动的爱!如两张苍白的“文革时代”主流爱情模式的翻版,索然无味!
小说中最能体现老三超越人性却又真实冲动的深爱,最能体现老三“史上最干净爱情”的黄金点,在小说中展现得很是淋漓,令看过小说的人唏嘘不已的情节―――静秋在老三患白血病后到医院看望老三的第二晚,被老三安排到一位护士的房间中,抱着强烈的爱,想要献身老三的静秋终于在内心说服自己要把精神,连同躯体都完整地给老三,两人冲破世俗的禁锢,相互向对方展现了自己赤裸的身体,相互用手触摸与感受对方的身体,而矛盾的老三,在激烈的人性冲突中因为一种高尚的爱情观占据上峰“他要把静秋完整的留给她的丈夫,他要静秋有一个完美的婚姻”,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因此最后他只与静秋赤身相拥而眠而没发生性关系。这一最体现老三超越那个时代的精神贵族最珍贵品格的情节,被张艺谋用一个未发育健全的小女生,连衣服也未脱,却在电影中连老三隔着被子人性冲动时想用手抚摸自己深爱的人的欲望也被静秋阻止了的情节代替,让这一令人震撼的人性之爱,最后被苍白地一笔带过。这与原著对爱情的理解简直大相径庭!原著中的老三是既没有压抑作为一个正常男人,看到自己用全部身心去爱的人的丰满而优美的身体时那种人性的原始冲动,情不自禁地用他的眼和手去抚摸这令他向往与深恋的维纳斯的身体,却又因自己得了绝症残酷地将自己的本能压制了下去,最后只与静秋相拥而眠,这是一种自觉而深刻的超越,既是对那个时代禁锢人欲的一种叛逆,又超越了人欲的渴望,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明天的幸福而不得不压制自己冲动的人性,这种升华是一种令所有女性敬仰的最深刻与震撼之处,也是被所有看过小说的人感叹的“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最深刻表达方式。而很是遗憾,张导却用静秋用手阻止了老三隔着被子对她身体的抚摸而中止!让老三的这种自觉与超越,成为“文革”时代普遍的被压抑与禁锢性欲的牺牲品。
其次,张艺谋砍掉了许多令观众感动,而只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爱的细节。作为与老三的爱对称的另一条爱的线索,是长林对静秋的爱,这是那个时代淳朴真纯却深深带着压抑而含蓄特征的另一条衬托的侧线,而张艺谋把它砍了。因为张艺谋要将老三与静秋这一原著中超越那个时代的爱情,降低为对那个时代青涩而压抑的爱情的展现,因此,长林对静秋的爱,就显得多余了。而在小说中长林的爱,是对那个时代主流爱情模式的展现,小说中是将它作为一条衬托静秋与老三的副线来展开的,其中的很多情节也不乏令人感动,如长林为静秋母亲的病去打核桃、剥核桃、送核桃,为了静秋能吃到好吃的,在静秋的碗底埋下的一大块肉等等,令人感受到长林虽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静秋,也不可能将静秋娶回家,却因为对她的暗恋,喜欢为她付出这份默默的爱!电影中只把长林做了陪衬老三送冰糖给静秋的一个道具,让这份能够体现文革时代爱的纯美与奉献精神的另一条线索嘎然而止,实在是张艺谋的另一大败笔!
第三,张艺谋在电影里选择的这两个男女主角,不是在用心演绎这段令人撼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看完电影《山楂树之恋》,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静秋与老三不是被立起来了,而是被打下去了,尤其看到老三与静秋在树林中因为寒冷,老三用大衣将静秋裹在怀里取暖,此时的静秋应该被老三的那份深爱所感动,会不由自主地将老三抱得更紧,而电影中看到的却是两个演员在大衣中的相互抵制,一点没那份深情。电影的艺术,是还原生活的真实,记得获得中国电影界最长久的影后之称的刘晓庆曾经说过:要想电影感动人,演绎电影的男女主角必须要真正的相爱,才能有爱的真纯与深刻展现在电影中间。虽然如今拍摄电影并不一定要男女主要演员都爱上对方,才能演绎出真实而深刻的爱,但既然成为了演员,在电影的塑造人物就只能够忘却自我,沉浸到电影的情节中,先打动你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没有这样的打动,只是把台词与情节演完,那不叫电影的艺术,充其量不过是看木偶剧。
电影《山楂树之恋》,遗憾地看到一位中国导演界领军人物的衰落,也许这样的“江郎才尽”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即将来临吧,长江后浪推前浪,期待着电影界能有更多思想丰厚、艺术表现力能够超越张艺谋时代的导演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