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
黍匀机构学员乔媛编
目 录
历史来源
营养分析
食疗作用
生长季节
历史来源
学名/拉丁语名:Triticum aestivum Linn.
英语名字: Common wheat, bread wheat
学名:普通小麦宝古代麸麦浮麦浮小麦空空麦麦子软粒小麦小麦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Hordeaa),小麦属(Triticum)。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一般认为,北从土耳其斯坦通过新疆、蒙古,南经印度通过云南、四川传入我国。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
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小麦的预防疾病指数为42.5,生命力指数为6.3193,证明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对生命力的提高功能一般(见《肠胃决定健康》一书)。
营养分析
小麦:100克该食物所含营养成份如下:热量 317千卡 ,蛋白质 11.9克 ,脂肪 1.3克 ,碳水化合物 64.4克 ,膳食纤维 10.8克 , 胡萝卜素1.6微克 ,视黄醇10微克 ,硫胺素0.4毫克 ,核黄素0.1毫克 ,烟酸4毫克 ,维生素E 1.82毫克 ,钾289毫克 ,钠6.8毫克,钙 34毫克,镁4毫克,铁5.1毫克,锰3.1毫克 ,锌2.33毫克,铜0.43毫克,磷 325毫克 ,硒4.05微克。
1、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
2、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质酶及微量维生素乙等。麦胚含植物凝集素。
食疗作用
1、小麦中药味甘,性凉。养心安神,除烦。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
小麦主治:心神不宁,失眠,妇女脏躁,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悲伤欲哭。浮小麦:治自汗,盗汗,骨蒸劳热。小麦皮治疗脚气病。
2、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3、甘麦大枣汤:甘草10g,大麦10g,大枣30g。加水煎汤服。
源于《金匮要略》。方中小麦养心阴而安心神;甘草和中缓急;大枣补益中气,并润脏躁。三药合用,甘润滋养,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用于思虑过度,心阴受损,脏阴不足所致的脏躁,症见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精神病,更年期综合症,或神经衰弱辨证属于心阴不足者也可应用。
4、小麦粥:小麦30~60g。加水煮成稀粥,分2~3次食。
源于《食医心镜》。此用小麦“除热止渴”(《名医别录》)之功。用于烦热消渴、口干。
5、小麦通草汤:小麦30g,通草10g。加水煎汤服。
源于《养老奉亲书》。本方以小麦除热、利小便;通草为清热利尿药,故配伍应用以增强疗效。用于老人小便淋沥,滞涩不通,烦热不安等。
生长季节
小麦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 国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