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程津培院士
“如果说原始创新,中国最具特色的就是中医中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繁衍生息的保障,是科学技术,也是文化和哲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程津培,以一个科学家的视角,从科技创新的全新视野,高度评价和认识我们国人习以为常的中医中药。他说,中国几千年来未出现别国在发生重大瘟疫时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人口灭绝,就是得益于中医中药的护佑。
这位身为中科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著名有机化学家指出,中医中药是中国真正能够体现原创能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如果说中华民族将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伟大贡献,最有可能的就是中医中药;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华文化必将走向世界,但这不能光靠孔子,要让中医药和其所承载的文化也走出去,造福于世界人民,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医中药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所以,这位曾经担任科技部副部长的科学家呼吁,中医中药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应该把它是上升到国家战略。
“治未病”式养生保健将重焕光彩
“治未病”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程津培对此十分推崇。他跟记者谈到史传有关扁鹊的一则故事。当时,这位名气很大的“神医”经常应宫廷豪门之邀为王侯公卿治病,一次给魏王医病时,魏王问他:“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因为我是在病情已经严重之时才治病,名气虽大,但不算本事;我二兄是病人发病初起时治病;而我长兄治病,是在病人病情尚未发作前就把病治了,人没有痛苦,故他最高明。”这就是所谓的“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始病、末工治已病”。中国古代医学宏著《黄帝内经》中也有名言:“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程津培说,从中医强调“和”与“治未病”可见,中医治疗往往不是单纯地直接照着病去的,而是将人视为一个整体,治疗因病而起或初病乍起的“不和”即“失调”,这跟西医以病毒、病菌为目标的医疗模式有很大不同。因此,中医以宏观和整体论思维为标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西医思维是微观的解析的,基本上还是以病为本。作为中医药特色的“调理”,就因人而异,辩证施治,即便同样的病,也会根据人的不同,开出不同的药方、采取不同的治法。
对于这种中医中药自古以来的思想,程津培认为,“治未病”在当今社会更应该成为中国医学对保障全人类健康所能作出的独特贡献。他说,西医西药在经历了上世纪以来的辉煌后,现在遇到了自身难以解开的症结,就是极高的研发成本,尤其是在病菌、病毒与人类发明的药物的“博弈”中自身不断变异的情况下。十几年前研发一种药需要10亿美元左右,现在变成三四十亿,而且还在不断攀升。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一个国家的财政能够承受得起以这些高价的药和医疗设备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为什么国外大的医药企业不断进行并购?主要就是为了降低成本。现在已并到大得不能再并的程度,通过管理降低成本的余地已经挖尽了。西方国家沉重的公共医疗负担让财政难以为继,比如美国拿出财政收入的17%、欧洲拿出近40%用于医疗保障,都快维持不下去了,尚未能满足需求。出路在哪里?这就要靠我们“治未病”的中华医药了。
程津培告诉记者,现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大学,不少都设立了中医药专业,有的甚至还设立了专门的中医药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中医药课程,充分说明古老的中医中药正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知。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良方
程津培说,中医中药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特点,就是 “简、便、廉、验”。他认为,当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中医药在这方面最能体现优势,是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特别是在农村和社区,应成为医疗卫生保障的一个主流渠道。
他认为,中医中药“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的理念,准确抓住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和变化,使中医药不仅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卓有成效,而且使“简便廉验”的优势得以发挥。
程津培举例说,中医药的优势不仅表现在维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上,也体现在抵御历史上历次重大瘟疫和近年来抗击“非典”、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所取得的成功上。2003年年初“非典”暴发期间,在北京和广东地区进行的纯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港台纯西医治疗的效果比较中,中医显示出明显优势,死亡率和治疗成本是对照组的1/10到1/5,而且不存后遗症。在防治艾滋病方面,中医药也显示出良好效果。据科技部课题组在河南的实地调查,中医治疗介入后,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能大大改善,甚至恢复了劳动力,医疗成本很低,而且不显毒副作用,深受患者认可和欢迎。在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方面,中医药这种简便廉验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当前,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保障问题,是一个攸关全局的重大命题。特别是目前,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急需一个完善有效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程津培对此指出,只有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比较优势,建立起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中医药的创新耽误不得
“中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医学科技,是我国古代先哲们在充分总结与疾病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基础上,通过成熟的哲学与文化,建构起来的科学的医疗体系。但是近100年来,中医药在先被围剿后被忽视的氛围中,未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显得比较封闭,没有能够分享几次大的科技革命的红利。”程津培疾呼,中医中药的创新再也耽误不得了!必须从思想上、制度上尽快解放中医,追根溯源,以中医药的原创优势为基础,抓住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制定“我主人随”的中医药创新发展国家战略,先声夺人,走中医药的自主创新之路,造福世界人民。
关于为什么西医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医却渐行渐远、相形见绌,程津培有他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主要是西医抓住了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很好地利用了科学仪器的发明和抗生素的发现,在针对性治疗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赢得空前声誉,之后又能够与时俱进。他说,其实很多医疗设备,比如核磁共振、超声、影像和化学分析技术等,本来并不是为西医而发明,而是用于其他科学研究的目的,但西医立即就把它们拿来应用于临床。反观中医,却固守传统裹步不前,失去了同样可能发展的机遇。这当然与民国初年“反中医潮”造成的自我保护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假以科学名义的妄自菲薄。不仅当年有人误把中医药当作“糟粕文化”来反,至今,批判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的声音也从未间断过。
程津培认为,虽然百年来西医在中国胜过了中医,但是我们的民族医药还是能生存了下来,还保留了很强的生命力,并没有倒下,还依然受到国家重视。这关键就在于,中医药毕竟是有独到之处、有明显疗效。特别是中医发展几千年来所一直坚持的“整体观”和因人而异的辨证施治,已经成为下一轮医疗卫生科学与文化竞争的基础方法论。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中医药学的整体优势将日益显现。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了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发展战略,针灸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中医药学作为一个整体被全世界接受只是时间问题。
“开发中医药的原创优势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杂,在目前情况下,要依靠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整合各方面的良性资源,才能将中医药的原创优势转化成为我国核心竞争力中最具优势的部分。”程津培表示,经过这些年努力推进,全国从上到下,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中医药立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立法时机已基本成熟。
他表示,相信有了法律保障和规范的中医药创新与事业发展,必将使古老的中华医学在未来重现青春与活力,造福全人类。(记者 罗冰 特约记者 金果林)
原文: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3-03/02/content_57800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