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调查方法:食物频率法/食物频数法
食物频率法/食物频数法是估计被调查者在指定的一段时期内吃某些食物的频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膳食调查,以调查个体经常性的食物摄入种类,根据每日、每周、每月甚至每年所食各种食物的次数或食物的种类来评价膳食营养状况。在实际使用中,可分为定性、定量和半定量的食物频率法。近年来被应用于了解一定时间内的日常摄入量,以研究既往膳食习惯和某些慢性疾病的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里,食物频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流行病学研究膳食与慢性病关系时,可以用食物频率法得到的数据结果,根据被调查者特定食物摄入情况,对个体进行分级或分组。与膳食史法相比,食物频率法对调查员与被调查者的负担较小,工作量也小。使用食物频率法,因为调查表是标准化的,这大大减小了不同调查员之间调查的偏倚。如果采用邮寄食物频率调查表进行调查,一定要附带填写说明书。
食物频率问卷随着所列食物的不同、参考时间的长短、指定频率间隔的不同、估计食物份额的方法不同、食物频率法的管理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食物频率法的问卷应包括两方面:一是食物名单;二是食物的频率,即在一定时期内所食某种食物的次数。食物名单的确定要根据调查的目的,选择被调查经常食用的食物、含有所要研究营养成分的食物或被调查者之间摄入状况差异较大的食物。如要进行综合性膳食摄入状况评价,则采用被调查对象常用食物;研究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和膳食摄入的关系,则采用与相关疾病有关的几种食物或含有特殊营养素的食物。
定性的食物频率法调查,通常是指得到每种食物特定时期内(例如过去1个月)所吃的次数,而不收集食物量、份额大小的资料。调查期的长短可从几天、1周、1个月或是3个月到1年以上。被调查者可回答从1周到1年内的各种食物摄入次数,从每月吃1次到每天1次、每周6次或更多。食物频率调查表可由调查员填写,或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被调查者填写。
定量的食物频率法调查,可以得到不同人群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并分析膳食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定量方法要求受试者提供所吃食物的数量,通常借助于测量辅助物。采用半定量方法时,研究者常常提供标准(或准确)的食物份额大小的参考样品,供被调查者在应答时作为估计食物量的参考。如果一个调查是为了了解某些营养素(如钙、维生素A)的摄入量,就要调查富含这种营养素的食物。为了计算这些营养素的摄人量,需要列出含这些营养素丰富的食物,通过估计平均食物份额大小来计算摄入量。
食物频率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得到日常食物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反映长期营养素摄取模式;可以作为研究慢性病与膳食模式关系的依据;其结果也可作为在群众中进行膳食指导宣传教育的参考;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可以用来研究膳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食物频率法的缺点是需要对过去的食物进行回忆,应答者的负担取决于所列食物的数量、复杂性以及量化过程等;与其他方法相比,对食物份额大小的量化不准确。另外,编制、验证食物表会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该法不能提供每天之间的变异信息;具有特定文化习俗地区人群的食物具有特殊性,在所列食物表中没有,因此对人群不同亚群组该法的适用性是有疑问的;较长的食物表、较长的回顾时间经常会导致摄入量偏高;而且回答有关食物频率问题的认知过程可能十分复杂,比那些关于每日食物模式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当前的食物模式可能影响对过去的膳食回顾,从而产生偏倚,准确性差。
在估计膳食摄入量时三种膳食调查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见下表。
注:+提示可能产生误差;-提示不可能产生误差;NA不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