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8】《脾胃论》谈脾胃决定健康
黎黍匀/文
背景:《脾胃论》共三卷,乃金朝李东垣撰于1249年。卷上七论,为《脾胃论》的基本部分。每论均首列《内经》原文,而后说明本人观点。卷中十二论,主要阐述了脾胃病证治方法。卷下十五论,或对卷上、卷中的重点部分进一步补充。后附“脾胃将理法”“摄养”等四论。作者李杲(1180-1251),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是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因五行中脾胃属土,因此他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脾胃论》对于脾胃的功能原理作了详细描述,针对脾胃的发病原理而设计了不同的药方。该书属于我国医学历史上专门对脾胃论述的著作,对于脾胃的防治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尽管该书对《内经》等书有引用,但是仍体现出作者独特的研究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脾胃论》开篇,《脾胃虚实传变论》对脾胃的功能进行描述,引用了《内经》说法,认为脾胃与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属于“天气”所生,因此有泻而不藏的特点。又因属于转化器脏,因此亦称为“传化之府”。即“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如此,谷气到达胃,成为胃气,胃气通达五脏,因此体质健康。反之,如果胃气不达五脏,乃有病生,如《通评虚实论》说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可见,脾胃对全身的健康状态有决定性作用。
《经脉别论》提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然后可以通达到全身器官,达到平衡状态。因此,饮食的习惯也对脾胃有重要影响。此论又提出:
至于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过则伤其正也。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可见,嘴巴喜欢过度吃美味,也不是好事情,很容易干扰人体正气,使脾胃损伤。只有不贪婪过度,脾胃才能得到正常运作。尤其是对于一些脾胃本来虚弱的人来说,如果过度饮食,不但不能增强体质,而且会导致体质日益虚弱,因为脾胃虚弱的人,“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所以,李东垣建议稳固好自身的“元气”,维护好“胃气”,疾病就不容易发生。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人群,少食多餐的习惯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方式。
由于谷气转化为胃气,胃气转化为血气,因此历代医家都重视脾胃的养护。《内经》云:“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如果“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就会“脾胃乃伤”。情绪也是对脾胃有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情绪“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相冲,火胜则克土,土即脾胃,是以病。
脾胃发病的话,四肢最容易出现发困现象。即“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其实,脾胃不好的人,饮食不勤,不思饮,涨闷不止,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俗称“食欲不振”。而保养的最好方式就是强化脾胃的健康,即使有吃不对、做不对的行为,也不容易发病了。
最后,除了情绪、过食等因素,李东垣总结了四个脾胃发病的现象。
其一是过度劳累。身体的阳气不能过度使用,如果认为自己的能力是无穷的,用之不尽,那么就会使身体进入透支的状态而不自知。如熬夜、夜班、娱乐过度等都是透支的典型现象,当身体进入非常疲乏状态还不知道补充营养,那么就容易发生疾病,“目盲耳闭,溃溃乎若坏都”。因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作者指出,正因为如此,才有脾胃病的发生,即“阳气恶烦劳,病从脾胃生者一也。”
其二是阳气损而阳精耗。作者引用了《内经.五常政大论》的话说∶“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从脾胃生者二也。”当人体的营养精华消耗了,人体的生命力就迅速下降,无法正常,反之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胃也随之发病。比如抵抗力弱的人群,多见脾胃不佳,消化不良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了。按照营养学角度分析,生命力弱的体质,是不能保证各个器官正常运作的,更不用说脾胃了。
其三,阴寒袭胆。胆囊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一旦胆囊损伤,脾胃运化就失常。因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 ,不一而起矣。病从脾胃生者三也。
可见,胆囊损伤,不随春季生发,五脏六腑都变弱,于是脾胃也随之发病。
其四,饮食结构有误。当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均衡,就会产生失调,导致整个身体处于混乱的状态,这样的结果也导致脾胃发病。根据《内经》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如果正常,则身体能安,如果失常,则身体混乱。因为“气或乖错”,身体就出现障碍,自然就会导致“病从脾胃生者也”。
从该篇可以看出,李东垣已经认识到脾胃是决定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脾胃的发病与情绪、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自身体质强弱等因素都有关系。只有提前预防,才能避免身体发病。脾胃病而百病生,脾胃健康则百病去,自然,就是“肠胃决定健康”的道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