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历代帝王多疾难或因公务多
黎黍匀/文
有资料显示,古代帝王由于大权独揽于一身,因此其日子就一日不得安定。皇帝要么是过度劳累,要么就是无法承担这些高强度的工作而转移到其它爱好方面,最终导致朝政荒废的出现。
自从秦始皇创建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体制后,皇帝基本都只能是日日无休息之时了。
根据史载:
秦始皇事无大小,皆决于己,每日“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明太祖更是“工作狂”,为了达到乾纲独断的目的,他废除了宰相制度,将一切权力揽在手中,使出浑身解数来处理公务。有人统计,在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之中,天下各衙门所上奏章达一千一百六十件,所言之事有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四百二十三件。因此,明太祖的寝宫墙壁和所穿的衣服总是贴满条子,作为特殊的工作“备忘录”。明太祖也觉得很累,尝赋诗云: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
道出了帝王对日理万机的工作的感受。
清朝的雍正帝也以勤政著称。他在位不到十三年(实际约4247天),但留下41600余件满汉文朱批奏折,折算下来,他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雍正帝批阅奏折多在夜间,亲笔朱批,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
乾隆皇帝也是如此。赵翼在《簷暴杂记》记载了乾隆帝的勤政情形:
上每晨起必以卯刻,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时同直军机者十余人,每夕留一人宿直舍。又恐诘朝猝有事,非一人所了,则每日轮一人早入相助,谓之早班;率以五鼓入。平时不知圣躬起居,自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上自寝宫出,每过一门必鸣爆竹一声。余辈在直舍,遥闻爆竹声自远渐近,则知圣驾已至乾清宫,计是时,尚须燃烛寸许始天明也。余辈十余人,阅五、六日轮一早班,已觉劳苦,孰知上日日如此,然此犹寻常无事时耳。当西陲用兵,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动千百言。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上犹披衣待也。——《簷暴杂记·圣躬勤政》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帝王的工作量是以一人顶万人,以一个大脑管全国数万亿人口的事情。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体质不好,能力不强的皇帝,最终要么是放弃“出走”而荒废朝政,要么是沉醉于一种奇怪的爱好中而不愿意醒来。看来,帝王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差事。
至少,做帝王的一开始就得学习无数的功课。什么书都要看,什么技术都要懂,什么人都要善于分析。如赵翼《簷暴杂记》记清代皇子读书情形: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以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喇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簷暴杂记·皇子读书》
成年后,面对一个巨大的国家,要么是心血来潮就多做点,做不了了就干脆扔到一边。仅以明清两朝帝王为例就十分明显:
如明世宗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但是到了后期好道教,就不上殿管事情了。也产生了厌烦感。
明穆宗登基前关心朝局,登基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后来就开始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男女之事,导致政事荒废。也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明神宗10岁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但是到了后期荒于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看来10岁的体质就开始了帝王管理事务,以后就难以支撑下去了。
明光宗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赢弱,最终早逝。
到了明熹宗时,朝政干脆扔给了宦官处理,自己一心专注于木匠工作,兴趣昂然。可惜了是皇帝,不然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大匠才。
即使是康熙、乾隆,开始也是出色的,后期都进入了荒政的结局。可见,没有超强的体质和过人的智慧,帝王这个职务的确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不然就是自讨苦吃。
总结以上可以发现,凡是挑战帝王工作的人,不是病倒就是短寿,尽管朝政不是唯一的因素,但是勤奋于处理朝政的帝王,鲜有作息的机会,这就给自身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最终导致病发不治,寿命难长。
可见,超负荷的工作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担的,即使他是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