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词汇“慢病防控”:既是医学 也是经济学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唐 婷 2016年06月12日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全体会议上,“慢病防控”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建议启动‘全民慢病防控行动’计划,尽快全面遏制慢病攀升势头”,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会上作报告时呼吁。他的话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后续发言中,几乎都涉及了慢病防控内容。
慢病是指不构成传染、病程长且通常情况下发展缓慢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病、肿瘤等。“中国慢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5%,其中心血管病是死亡首因”,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指出。在他展示的饼状图中,心血管病占死亡原因的41.23%。
慢病不仅危及生命,还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高润霖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05年,我国GDP增长了419%,而慢病经济负担增长了911%。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慢病占疾病经济负担比重达70%以上。
针对慢病防控,樊代明建议,在修订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居民健康膳食指南,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并参照国际已有经验,加大对食物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税收,补贴健康食物。同时,制定我国慢病防控的国家指标,把控制血压、代谢综合征、肥胖,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肥胖作为重点,并设计与之配套的法规、教育、宣传、医学咨询和干预的体系。
为了使慢病防控更为有的放矢,高润霖认为,应将卫生经济学理念引入到慢病防控过程中来。国外在慢病防控中,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卫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比如,英国基于糖尿病流行病研究数据建立的UKPDS模型,较为全面地分析和展示了糖尿病干预与治疗措施的长期成本与产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测量我国慢性病的疾病经济负担现状,可以为遴选重点防控疾病、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在张伯礼看来,在慢性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的背景下,医学目的、医疗模式和人们的健康观发生转变,人们更需要进行自我保健,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产生了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然而,令他感到忧心的是,我国中药大健康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据统计,2014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35.92亿美元,其中植物提取物体17.77亿美元,中药材及饮片12.95亿美元,保健品2.7亿美元,中成药2.5亿美元。“可见,中药产品主要以原料和提取物出口,附加值低、能耗高、利润低。”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发的“洋中药”——高附加值的中药保健品、补充食品、化妆品,备受国人热捧。张伯礼说,今年春节,国人出境旅游,买的最多的就是药品,包括贴膏、感冒药、维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