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获广西首届亚健康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医学杂志《蛇志》07/3/15刊登)

慢性病发病顺序机理的初步探讨
manxingbingfabingjilidechubutantao
黎黍匀
(广西亚健康科学技术研究会,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 慢性病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主要疾病,研究慢性病的发病顺序机理利于临床防治。胃肠是消化系统的关键器官,胃肠的功能对人体其它器官的营养吸收、传送、代谢、排泄等方面起首位作用。根据临床及调查、中医诊断等方式发现,人体慢性病发病的顺序依次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慢性病发病顺序的原理简称为“肠胃中心论”,该理论在临床治疗、营养护理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慢性病 消化系统 肠胃中心论
关于慢性病的认定,普遍认为符合以下因素之一即为是慢性病:一是调查的前半年内,经过医务人员诊断明确有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二是半年前经医生诊断有慢性病,在调查的前半年内时有发作,并采取了治疗措施,如服药、理疗等。
在解放初,慢性病没有形成气候,医学界对之研究较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健康意识的缺乏,保健观念的薄弱,不断地破坏人体的各种机能,最终形成大范围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癌症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慢性病发病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顽固性、整体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其治疗的难度大、开支大,非普通人群能够接受。调查发现,我国贫困人口中,有20%左右是因为治疗各种慢性病造成的。
慢性病的研究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学科分化的专业要求,医学界比较集中在单一系统、单一器官的研究,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慢性病具有整体性特征,因此决定了其研究的系统性。
为了明确慢性病发病顺序,通过1633人的慢性病调查,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主要方式有治疗检查报告、医生诊断结果、巩膜测试、手诊、面诊、肚脐诊等。结果列表如下:
系统疾病与调查相关疾病数量表
系统
名称 |
消化系统
疾病 |
免疫系统
疾病 |
神经系统
疾病 |
循环系统
疾病 |
内分泌系统疾病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运动系统
疾病 |
呼吸系统
疾病 |
数量 |
1633 |
860 |
1001 |
804 |
734 |
470 |
361 |
93 |
上表数据发现,人体慢性病的发病顺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多。国内一些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某省份数据发现,慢性病发病的前三位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由于各地饮食、生活方式等有不同的差异,数据一般存在误差。
临床和调查都证明,消化系统是所有系统中最早发病的。如果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或者发病,首先是肠胃出现亚健康状态或发病,然后逐渐影响到全身。
根据人体的功能及原理,人体的八大系统发病顺序可以简单列表如下:
第一个出现疾病的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肠道、消化腺。原因:消化第一大关是胃,接着是肠道,如果胃和肠道受到损伤,就会影响食物营养的吸收,无法保证各个器官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从而引发其它系统机能的衰退和病变。
疾病列举:胃胀、胃酸分泌混乱、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肠道炎、痔疮等。
第二个出现疾病的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泪、粘膜、淋巴、肝、脾等。原因:由于持续的营养缺乏,锌铁硒等无法正常吸收,免疫系统就受到伤害。
疾病列举:易感冒、肩部酸痛、腰痛、淋巴疼痛、淋巴结肿大、皮肤黑斑、体质虚弱等。
第三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大脑、脊髓、脑神经、植物神经、脊神经等。原因:免疫功能无法从营养中得到保证,减弱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能力;神经系统开始受到损伤、衰退。
疾病列举:过度压力感、烦躁、易怒、失眠、消极、神经衰弱、抑郁症、神经性疼痛等。
第四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血液、淋巴系统等。原因:神经系统混乱,对营养需求反应迟钝、血液循环系统对排毒反应能力减弱,循环系统开始受到损伤、破坏。
疾病列举:微循环障碍、低血压、高血脂、贫血、中风、心律不齐、心脏病等。
第五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道腺、性腺、胸腺等。原因:循环系统出现混乱时,内分泌系统平衡能力就会降低,内分泌系统开始出现血糖混乱、胰岛素功能衰退、性腺混乱。
疾病列举:痘疹、激素失调、甲亢、肾虚、子宫肌瘤、胰岛素功能衰退、糖尿病等。
第六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男女生殖系统。原因:泌尿系统受到损伤,泌尿系统平衡能力降低,该系统开始出现肾功能衰退、前列腺混乱。
疾病列举:肾亏、尿频、尿路结石、膀胱炎、前列腺疾病等。
第七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骨骼系统。原因:泌尿系统受到损伤,骨骼系统平衡能力降低,该系统开始出现骨骼细胞增生速度加快、钙流失过度、骨关节胶原蛋白受损,造成骨质疏松、增生等。
疾病列举:骨质疏松、缺钙、骨质增生、腰椎增生、关节炎、骨膜炎等。
第八步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呼吸系统。原因:骨骼系统受到损伤,呼吸气管受到堵塞,该系统开始出现肺功能衰弱、气管发炎、肺部出现垃圾堆积等。
疾病列举:哮喘、肺炎、肺虚、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
实际上,每个系统都有最长的承受期限,比如肠胃功能可以有12年,免疫系统最长承受期限是20年。如果在初期一两年出现不良现象,人体一般不会有特别的症状表现,即处在潜伏期,直到病重症状才被发现,但是那时患者往往要付出较大的治疗代价。
但是,如果人体的八大系统已经病变到第五个系统还没有进行护理,八大系统将全面出现病变症状,所以提前护理十分重要。图示如下:
系统6
系统1-系统2-系统3-系统4-系统5-------系统7——八大系统全面病变
系统8
根据人体慢性病的发病顺序知道,消化系统是人体的第一系统,有且只有当消化系统出现病变时,才会引发其它系统的病变;病变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病到多样病,从一系统到多系统,逐步形成复杂的慢性疾病。消化系统的代表器官是胃和肠,人体八大系统慢性疾病的发病顺序以此简称为“肠胃中心理论”,即慢性病是以肠胃为中心,逐步形成并扩散到各个系统的,当其它系统出现病变时,肠胃是首先进入疾病状态或发生病变的。
按照“肠胃中心论”原理推测,一个糖尿病患者,可以推测该患者已患有肠胃炎,接着是免疫功能下降,睡眠不佳,甚至已经得高血压。推测结论已经在临床得到证实。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些临床治疗忽略了患者消化系统的病变,着重点在于为患者降压、降糖方面,因此增加了护理治疗的成本,延缓了患者康复的速度。目前国内外专家提出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五套马车”的治疗方案,即需要进行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跟踪护理五方面的综合治疗。客观地体现了慢性病治疗的治疗系统性。
“肠胃中心论”是从慢性病发病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提出的观点,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该理论,医生或营养师可以综合了解病患者的病情,能够避免单一治疗带来的缺陷,让病患者得到全面而科学的治疗及护理。
该理论不适合于八大系统中非消化系统引起的疾病,如外源性损伤、病毒感染、事故性疾病等。至于慢性病发展到了第五系统之后将引发八大系统发生病变,而不是逐一发生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帕特里克.霍尔福德.营养圣经[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123-163.
[2] 孟怀东.让肠道“青春”永驻[J].家庭医药杂志,2002.4:40-41.
[3] 蔡东联,曹翔,曹伟新,等.实用营养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9-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