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人员培训
2.1 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国家级营养专业人员队伍。有计划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营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提高营养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2.2 工作职责和基本任务
负责制定全国营养培训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为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营养培训工作培养师资,提供技术支持,对营养培训进行效果评价。
2.3 培训内容和方法
2.3.1 内容
2.3.1.1 基本营养知识,如基础营养学、公共营养学、营养流行病学调查、营养与慢病、营养经济学、营养社会学等。
2.3.1.2 营养工作技能,如营养教育方法、营养监测技术、营养资料分析与评价、营养前沿科学与方法学研究、膳食调查技能及新技术应用等。
2.3.2 培训方法
2.3.2.1 培训形式:可采用短期国内外进修、国内外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班、专项研究或实验方法培训等形式开展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定期与不定期培训。
2.3.2.2 授课形式:采用网络多媒体、面授、函授和研讨等形式。
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2.4.1 培训计划:制定营养培训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
2.4.2 培训对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技术人员。
2.4.3 培训教材:根据营养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或选用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教材。
2.4.4 组织实施:培训地点的确定、教学设备和师资配备及后勤的准备。根据培训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员出勤登记、单元测验及结业考试。
2.4.5 总结报告:每年收集培训工作资料,包括培训计划、实施方案、教案、试卷、考核资料、技能测评资料等相关资料;对收集的营养培训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写出工作总结报告,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上报。
2.5 技术文书
2.5.1 培训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
2.5.2 培训相关资料,包括培训教材、教学分析表、授课满意度评价表、考核考试成绩等。
2.5.3 总结报告。
2.6 过程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对整个培训过程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按照培训工作的关键步骤设置质量控制关键点,详见表2-1。
表2-1 培训过程的质量控制
关键步骤 |
质量控制关键点 |
质量控制指标 |
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
培训计划 |
目标
组织、执行机构
时间进度
考核标准 |
计划意义
计划要素完整性
计划可行性 |
上级组织5名及以上专家审核,评价为“合格、不合格”。 |
培训教材 |
教材内容
教学用具 |
内容科学、实用
教具标准化 |
3名及以上专家审核,评价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
组织实施 |
培训场所及后勤准备
授课教师
学员培训登记
培训内容
培训考核考试 |
符合要求
授课规范
授课满意率≥80%
学员出席率≥80%
内容接受率≥80%
考试合格率≥90% |
上级组织专家抽检和审核,根据各项指标达标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
资料收集、整理 |
原始记录 |
资料完整率≥95% |
专家审核,根据资料质量评价为“合格、不合格”。 |
2.7 工作数量和频率
2.7.1 国家级营养工作人员每年接受培训不得少于50%人次,时间不得少于2周。
2.7.2 每年对1/2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工作人员培训一次。
2.8 工作考核和评价
2.8.1 营养培训工作计划和总结。
2.8.2 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要求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0%,授课满意度达80%以上,与培训计划设定的目标相比,实际达标率90%以上。
2.8.3 培训效果评估:对接受培训的单位进行抽查,考核基本知识和现场操作能力,评估培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