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标委会最大的职能是规范我们的工作
--访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兵
在老百姓眼中,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这个新成立的标委会离他们如此的近,虽然一样关乎健康,但这个标委会所发布的标准直接指引着他们去安排每天的油盐酱醋茶。
在营养专业人士眼中,营养标委会的主要职能又是什么呢?副秘书长张兵如是说……
“同一项目的评价有多个指标并存,这种现象在当前并不少见”,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公共营养室主任、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兵说到此处,依然一脸的无奈:“拿儿童的生长发育评价来说,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个标准,营养专业领域使用另一个标准,还有一些专业人员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此多个标准并存,造成结果难以比较。比如最常见的BMI评价,就存在同样的问题。”
张主任提到的BMI,即体质指数,是衡量成人超重或肥胖最常用的指标。目前,在我国,有些大学参照的是世卫组织的标准,即大于或等于25时为超重,大于或等于30时为肥胖;而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则大于或等于24即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为肥胖;另外,还有亚洲国家采用的标准分别是23和25。这些标准各不相同,分别被不同地方或不同系统采用。同一个人,在此处测查可能体重正常,到彼处可能就会被确定为超重——都没有计算错误,只是采用的标准不同,而导致结果差异,随后如要采取干预措施,也可能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营养工作一直是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我国居民的膳食摄入水平,分析评价营养状况,发现营养与健康问题,制定营养行动计划并实施干预措施。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多数营养工作方法和措施还停留在科学研究的层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难以由国家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例如,什么是生长迟缓,什么是缺铁性贫血,虽然营养专业人员有很多判断方法,有借鉴发达国家的,也有借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还有自行规定的。但是在进行我国居民的营养评价时却面临很大的问题,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造成结果难以比较。
对于这些并存的指标,张主任说,他们作为专业人员,因对这此指标了解的比较多一些,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作为不接触这个领域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信息欠发达地区的,面对不同出处的同一标准,常常会不知所措。钙、铁、锌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微量元素,其DRIs(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了相应的推荐值,作为诊断是否缺钙、缺锌的依据。虽然这些指标已被大家公认,但一些推荐量并不是根据我们国家居民的实验研究的结果,其判断方法依然是“拿来主义”,不同的组织机构借鉴不同出处的“标准”。
我国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已进入初步小康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饮食方式的冲击,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需要定期开展营养调查与监测,了解居民的膳食摄入状况,分析和评价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然而,在调查和监测的方法上也存在的不一致的地方,不同调查使用不同的方法,往往使结果同样难以比较。
张主任举了一个例子——测量身高,一个貌似很简单,毫无技术含量的操作,而实际上,方法不同导致的差别很大。事例发生在一个地级市,主角为一个培训班中的若干学员,培训班由张主任参与组织,是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培训。期间,学员们有一考核项目——分别给十个模特测身高。结果,大部分与教师测的值有差别,有的甚至达3厘米。
其实,测身高也有很具体的要求,如在站立时要三点一线,如二岁内幼儿采用的是仰卧位测量身长。只有测量的方法统一之后,测出来的结果才能比较可靠,才能正确评估某位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某位成人的BMI处于什么范围。看似微不足道的误差,在涉及干预措施采取与否时,却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决定,导致的后果有时会非常严重。
这些都需要营养标准来统一,需要营养标准的权威机构的管理。“营养标委会成立后,这些现象都会为之改观,都会成为过去式。营养标委会最大的职能是规范我们的工作,不仅体现在指标的统一性方面,还体现在一些测定方法的统一性方面” ,张主任说。
刊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第一卷 第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