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畜为益”南北有别
黎黍匀/文
《黄帝内经.素问》的“脏气法时论”提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里提到了不同的食物,其中对于五畜也作了分析。在书中,“五畜”是指牛、狗、羊、猪、鸡。
然而,《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春秋时代,作者多数生活在黄河流域附近,并不是真正的南方人。而且当时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来判断,该处属于亚寒带气候,逐渐进入温带,不属于明显的南方气候。因此,在这样的气候和环境下生活,提出了“五畜”偏向牛、羊、狗等为主,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现在中国的南方并非是以前的南方,现在的南方属于亚热带、热带区域,气候跟黄河流域的气候是完全不同的。“五畜”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将“五畜”以黄河流域的“五畜”为准,也就是说,不能任何地方都是一个标准。

从这里可以知道,南方其实并不是如同北方或黄河流域的人们一样喜欢吃牛、羊、狗的,平时多数是以鸡、鸭、鱼为主,南方的节日也是以猪、牛、鸡、鸭、鱼为主,所以,很少以狗肉、羊肉等为主要畜类。
此外,《黄帝内经》也在《异法方宜论》等篇章指出,任何的饮食模式必须建立在符合现实的基础上设计,而不是任何地方都是一个饮食模式。因此,书中的“五畜”一般以黄河流域的人们为主,并不适合南方人群。
所以,“五畜”就有南北之分:
南方以牛、猪、鸡、鸭、鱼为五畜。其中牛宜肝,猪宜脾,鱼宜肺,鸡宜肾,鸭宜心。
北方以牛、猪、羊、鸡、狗为五畜。其中牛宜肝,猪宜脾,羊宜肺,鸡宜肾,狗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