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血压发生机制与营养防治
黍匀营养机构 王嵘嵘编写
【摘要】 本文对高血压发病的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对于其预防的措施,提出了饮食预防和食疗模式,并综合各种治疗方法对营养的影响,对于营养临床康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高血压预防措施的营养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血压 原理 营养 防治
为了能够在临床促进营养护理的进展,获得高血压营养护理的价值信息,特别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以利于临床营养对高血压疾病的应用。
1 研究历史
现代中医对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起步较早,二十世纪50年代初,就有用单方治疗本病的报道,并开始积累了一些病例。以后,又出现了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然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较简单,仅限于“肝阳上亢”。60年代初,提倡辨证施治,突出了中医治病的特色,在理论探讨中,虽已有人提出了本病十个辨证分型的系统治疗方案,然而报道仍以平肝潜阳为主。有人总结了1959年~1963年的五年之间,中医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表明除单方之外,辨证施治逐渐被重视,其他还有针灸、气功等大量的报道,累计病例达2500例以上。60~70年代中,全国各地为探求简捷、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又进行了各种外治法的探索,如针灸、推拿、气功、磁疗、耳压、放血、药物敷贴、药枕等。又如自我推拿保健、食疗等方法,寓防治高血压病于日常生活中。说明中医治疗本病不仅疗效好、副作用少、而且确实方便。实用80年代以后,一方面仍有大量的临床报道,另一方面在临床积累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而深人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至1990年为止,累计病例已达25000余例。中医通过40年来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很大,无论在临床或在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可喜的成就。
2 机制概述
2.1高血压是西医病名,中医没有相对应的病名,高血压应属于中医“脉胀”的范畴。其发病原因、病理变化都可以用中医血脉理论来解释。下面仅从血脉的生理病理、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从中医角度明确高血压病的中医概念和诊断,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脉胀”的专篇论述。《灵枢.胀论》记载: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脉大坚以涩者,胀也。”此句是指根据脉象来诊断胀病,也是专指脉压过大引起的脉搏胀满,此与血压过高引起的高血压的情况十分相似。明代医家张介宾在解释这句话时指出:“脉大者,邪之盛也,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脉坚者,邪之实也,涩因气血之虚而不能流利也。”清晰地解释了脉胀的基本病因,一是邪实,一是气血虚而不能流利运行,都可导致脉压增大而出现脉胀。至于哪些因素会引起脉胀?《灵枢.胀论》有明确的解释。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顺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而为胀也。”这里明确指出:脉胀是“营卫”的病变,也就是气血的病变。气血运行失常为逆,营卫气血留止而不行,则为脉胀,其中“气”不能正常运行,是引起脉胀的主因。如“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
在20世纪90年代的实验研究中,观察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较多。由于辨证分型不一致,或观察方法不同,各家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报道颇不一致,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阴虚火旺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Ⅱ明显低于正常组,而血浆醛固酮则明显高于正常组。激发肾素活性均值,阴虚阳亢型明显低于阴虚型,而气阴两虚型又明显低于阴虚型。在血液流变学方面,阴阳两虚的指标异常幅度最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痰湿壅盛型的血液处于“轻凝状态”;而阴虚阳亢则介于两者之间。还有通过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分析,发现本病的中医分型与西医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肝阳上亢、痰湿中阻二型相当于高血压病I期。肝肾阴虚型相当于Ⅱ期,阴阳两虚型相当于Ⅱ期。此外,还有通过水和电解质、性激素、尿核苷酸含量及子午流注与血压的周期变化、舌象脉象的客观指标等等进行了研究。
目前,对高血压病的病因认为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同时又与年龄、起居、遗传等因素密切有关。一般都趋向于下列分型:
⑴ 肝阳上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目胀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⑵肝肾阴虚头晕目眩,双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口干欲饮,失眠或人睡易醒,尿黄,便干。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⑶阴阳两虚头昏目花视糊,心悸气短,间有面部烘热,腰酸腿软,四肢清冷,便溏纳差,夜尿频数,遗精,阳痿。舌淡红或淡白,质胖,脉沉细或弦细。
⑷ 痰湿中阻头晕头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呕,心悸时作,肢体麻木,胃纳不振,尿黄,便溏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⑸ 气虚血瘀头晕肢麻,倦怠乏力,活动欠灵,胃纳呆滞,动则气短,日轻夜重,甚至半身麻木,小便失禁。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弦涩。
2.2西医高血压是指血压调控障碍,体循环发生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过程的疾病。高血压引发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⑴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⑵ 肾性水钠潴留;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⑷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⑸ 胰岛素抵抗。
其发病机制为:在高血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如从事驾驶员、飞行员、医师、会计师等职业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增加,心率加快。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等所致的反复的应激状态以及对应激的反应增强,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加,还可改变正常的肾脏一容量关系,使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表2.1
类 别 |
理想血压 |
正常血压 |
正常高值 |
高血压 |
1级高血压(“轻度”) |
2级高血压(“中度”) |
3级高血压(“重度”)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收 缩 压
(mmHg ) |
<120
|
120~129 |
130~139 |
≥140 |
140 ~159 |
160 ~179 |
≥180 |
≥160
|
舒 张 压
(mmHg ) |
<80
|
80~84 |
85~89 |
≥90 |
90 ~99
|
100 ~109
|
≥110
|
<90
|
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3 因素分析
100年前人们吃的多半是完整食物。也就是少加工、无化肥、无农药、无生长激素的天然食物。摄取这类完整无害的食物,可获取直接而大量的营养成分。然而时空移转至100年后的今天:生活越来越舒适便利,但建康状况越来越糟。不仅体力越来越差,疾病越来越多,许多以前罕见的疾病,现在更几乎成了流行病。这都和生活形态和饮食文化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告诉我们: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特别指出膳食中油、盐、钾的摄入量失衡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20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烹调油42克,已远高于199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25克。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2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4倍。同时相关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增加。与1992年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31%。
3.1从营养的角度依照钾和钠在人体对血管的影响,高血压基本分三种:
一种是血粘稠引起的高血压。表现为压差较小。
一种是缺乏营养引起的。表现为血管扭曲、血液循环不畅、压差不稳定。
一种是血虚(肾虚、供血不足)引起的高血压。表现为压差较大、必须补血。
3.2经过科学实验反复论证关于高血压的发生有以下因素: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8)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5%~2%。口服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
(9)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4 方法措施
一般来说,高血压治疗有三种方法。分为一般治疗、食疗、药物治疗。
4.1一般治疗
多数高血压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早期通常无任何症状,偶有头痛头晕、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很多患者仅是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此时无需紧张,这只是疾病初期的信号,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远离血压高: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和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有氧运动。还要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均衡饮食为宜,并避免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减轻体重;不吸烟、饮酒。 每天适当饮茶:菊花茶、山楂茶、荷叶茶、葛根茶、莲子心茶、玉米须茶、决明子茶。而由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4.2食疗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应对中医五行于脏腑的对应,建议食疗的搭配:
颜色配:蕃茄、红椒、红萝卜、红豆、胡萝卜、洋葱、红薯、花生、山楂、枸杞
形 配:动物心脏、肝脏
阳 配:马铃蓍、芋头、苤蓝、马蹄、莲藕、菌类、参类、鸡肉、鱼类
季节配:吃当季食物、顺时摄食养生
烹饪配:蒸、煮、焖、炖、生吃,按照荤3素7的比例搭配,利于脾胃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见表4.1。
食物举例 表4.1
餐次 |
食物列举 |
早餐 |
玉米粥、馒头、番茄炒鸡蛋、红枣 |
中餐 |
赤豆米饭、卤心片、醋溜莲藕、上汤苋菜、拌苦瓜、苹果 |
晚餐 |
素面、香菇胡萝卜肉丝、木耳炒芹菜、香蕉 |
注:胡萝卜、菠菜、苋菜、芹菜、豆类、山楂、降压作用不可忽视;生姜、葱、蒜,能抑制人体对脂类吸收;紫菜、虾类、海带、抑制体内脂类物质凝聚;蘑菇、香菇、木耳、有较强的降脂降压作用;患者低脂进食,植物茶油是不错的摄取佳品。
营养专家黎黍匀在《肠胃决定建康》一书中提出:碳水化合物是提供生命能量的食物,提高生命活力,防病就要钾钠比例高。钾离子含量高的食物就是防病的食物,利于预防高血压。通过计算食物中钾的含量与钠的含量,然后进行对比。对比指数越高,越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利于预防癌症:
五谷、玉米对心血管疾病人群,预防癌症效果好。
豆类排列顺序是红、黄、黑、青、绿。指数超过100的豆类都是饭桌上的上好佳品。
瓜类、块茎类食物对高血压、癌症、肿瘤类慢性病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菌类食物中钾、钠比例多数超过10,基本上身体细胞中蓄积的毒素都会被钾带走,钠无法阻挡。海藻类食物要弱。
水果类食物有很大的共性,就是钾高钠低且绝大部分是高的,是对抗癌症的廉价药物。
红色肉类与肥胖、中风、脑出血、心脏病、三高人群缘分最好。鱼类、鸡肉属于白色肉类,应鼓励多吃。
海鲜类以江虾最好,虾米最差,而虾类加工品不能多吃。
4.3药物治疗
4.3.1中医讲究整体审查,审证求因,需根据每个患者的表现及舌苔脉象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现举例如下:
(1)耳尖放血疗法
耳尖放血疗法是中医学的一种传统的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特效疗法,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其特点是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无不良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适应症:耳尖放血疗法适应年龄在18~70岁之间,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原发性高血压。
禁忌症:耳尖放血疗法禁忌应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
(2)活血潜降汤
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加减:失眠加夜交藤、炒枣仁;心悸气短加五味子、明党参;神疲乏力加焦自术、黄芪;腰酸肢冷者川牛膝改怀牛膝,附子增至10克,加杜仲;舌麻肢麻加全蝎、白僵蚕;半身不遂加川芎、黄芪;动脉硬化加首乌、草决明;血脂及胆固醇高加山楂;纳差加山楂或莱菔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102例,其中显效39例,有效5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2%。
(3)平调阴阳方
组成:女贞子15~30克,旱莲草15~30克,桑椹子15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2克,地龙10克,钩藤12克,茺蔚子12克,珍珠母30克,杜仲12克。
加减:肝阳上亢加黄芩、栀子、泽泻、车前草;痰湿盛加半夏、苍术、佩兰;夹血瘀加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阳虚加附子、肉桂;气虚加黄芪、党参;高血脂加山楂、首乌、泽泻;肢麻加伸筋草、豨莶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101例,其中显效43例,有效4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2.18%。
(4)平降汤
组成:泽泻60克,益母草30克,怀牛膝15克,钩藤15克(后下),夏枯草15克,桑寄生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明天麻10克,青木香10克。
加减:肝火旺加生地、龙胆草、黄芩、大黄;阴虚阳亢加茺蔚子、生龙牡、生熟地、桑椹子、豨莶草;阴阳两虚加淫羊藿、仙茅、鹿角胶、肉桂、知母、黄柏、山萸肉、生地;痰湿壅盛加苍术、白术、半夏、茯苓、陈皮、厚朴、木香;肝风上扰加生地、菊花、丹参、珍珠母、龙齿、女贞子、旱莲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2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中间停7天。
疗效:共治疗100例,其中显效7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
(5)清脑降压汤
组成:珍珠母20克,石决明25克,何首乌50克,白菊花15克,钩藤15克。
加减:肝阳上亢(高血压Ⅱ~Ⅱ期)加玄参、白术、牛膝、蒺藜、地龙、黄芩、夏枯草;肝肾阴虚(高血压Ⅱ~Ⅲ期)加淫羊藿、金樱子、巴戟天、黄芪、茯苓、杜仲、熟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76例,其中显效6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
(6)凉肝通络汤
组成:丹皮20克,地龙30克,栀子12克,白芍24克,石决明24克,牛膝15克。
加减:心悸加桂枝;口渴加玄参;肢麻加桑枝;胸闷加川楝子;眼花或耳鸣加菊花;腰膝酸软加桑寄生;面及下肢浮肿加黄芪、附片;咳嗽痰喘加礞石、半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Ⅱ~Ⅲ期高血压病人53例,显效4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3%。
(7)降压汤
组成:丹参30克,葛根20克,钩藤30克,泽泻6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
加减:肝肾阴虚加杞子、沙菀、蒺藜、白芍、黑芝麻;肾阳虚加怀牛膝、仙茅、仙灵脾、桑寄生;脾虚肝郁加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木香、郁金、白芍;心脾两虚加山药、白术、茯苓、枣仨、炙远志、当归;痰湿壅盛加半夏、陈皮、茯苓、郁金、姜南星、炙远志。
用法:2日1剂,水煎服,日服3~4次,15剂为一疗程,连服1~2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47例,其中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3%。
4.3.2西医的药品携带方便,效果快而明显。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常用降压药物有:
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速尿等。
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
5 预防手段
心理:消除紧张,减轻压力,听音乐,舒缓神经;种花草,养鱼鸟,学书法绘画,陶冶情操宁心怡神;保持良好心态,以宽容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有利于血压稳定。
环境季节:噪音环境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要远离。天气寒冷时为御寒机体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的组织功能,毛孔收缩,减少散温,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跳加快,排血量增加,血管阻力增加,引起动脉血压增高。老年人怕冷与血管硬化有关,脑中风患者有2/3发生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减少室外活动。春夏则血管扩张,阻力减少,血压相对较低,夏热则出汗较多,血容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汗水排出钠盐多,减轻肾脏负担。且夏季菜、瓜果丰富,且西瓜含钾盐多,对血压有益,有利于血压下降。但过于炎热时睡眠不好,心情烦燥,则要注意调理。
饮食起居:日常生活中不急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适量地多喝绿茶、花茶、荷叶茶。食则营养均衡,摄取少盐低脂高钾低钠的食物。谷薯杂粮蔬菜水果合理搭配,使体内营养全面均衡。饮食一定要清淡,并且戒烟限酒。忌食辛辣食品,多食粗纤维食品以保持大便畅通。因为屏气大便会使腹压升高,血压骤升。衣着上要宽松,避免领口、领带紧束和紧身衣裤压迫颈静脉,使血压升高。
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散步、慢跑、太极、打羽毛球等;在运动中发生任何不适要立即停止,检查身体注意安全;一定要好好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生活有规律了身体就轻松了。
建议: 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发现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最好能够自备血压计,学会自己量血压。
6 其他途径
对于治疗高血压的其它方法有:临床治疗和康复医疗相结合,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减轻症状,稳定疗效,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康复医疗还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血脂代谢,防治血管硬化,减少脑、心、肾并发症。康复医疗的作用途径有功能调整与锻炼两个方面。具体方法有:
气功疗法:以松静功为主,其要领是“体松、心静、气沉”。体质较佳者可练站桩功,较差者以坐位练功。六字诀对于治疗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一般练功一个月左右,90%的人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还有太极拳:为低强度持续性运动,可扩张周围血管,给心脏以温和的锻炼。太极拳动中取静,要求肌肉放松,“气沉丹田”,有类似气功的作用。
医疗体操:练习太极拳有困难者可教以舒展放松,配合呼吸的体操,可采用太极拳的模拟动作,分节进行。
步行:在良好环境下散步或以常速步行15-30分钟,有助于降压及改善心血管和代谢功能。
按摩或自我按摩:按揉风池、太阳及耳穴,抹额及掐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可助降压和消除症状。
理疗:某些药物的离子导入、脉冲超短波或短波治疗及磁疗都可用来作为镇静及降压的辅助治疗。
中药泡脚:可有效地防止药物的毒副反应,且效果较好。夏枯草30克,钩藤、菊花各20克,桑叶15克。将上药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剂。可平肝潜阳,清热安神。
药枕疗法: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枕头,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除了石膏枕头,花枕头也是不错的治疗工具:菊花枕,菊花干品1000克,川芎400克,丹皮、白芷各200克,装入枕套内,使药物缓慢挥发。医学研究证实,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压之功效。绿豆槐花枕,将300克干槐花、绿豆碾为粗末,装入枕芯使用,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针灸:多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治。中医阴阳学说认为,高血压为肝肾不足,水亏木旺,虚阳亢盛所致。复溜、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可补益肾阴,滋水涵木;足三里是常用保健穴,可防止虚阳上亢,与足厥阴经的太冲穴相配,起平肝降逆作用。针灸(针刺)此四穴,可相互配伍,起滋水降火,平肝潜阳作用,收控制血压之功效。有些则不按辨证取穴,如取穴风池、百会、合谷、阳陵泉等,有一定疗效。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不属于治疗标准。
参考文献:
黎黍匀.《肠胃决定建康》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8
陈俊旭.《吃错了,当然会生病》 久裕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2007
王清海.《中华中医药学刊》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9-5276/2008/1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