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文指标SCI的真实含义
黎黍匀/文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它是1961年创立并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商业检索工具。在20世纪80年代末,SCI被引入中国,引导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现在,SCI已经成为我国评价科研质量、博士生毕业、职称评定、奖金挂钩等等方面的唯一指标,也日益被科技界质疑。我们需要了解一个真正的SCI指标的情况,这样就明白了很多科研的事情。
据“SCI之父”尤金·加菲尔德博士的观点,他认为SCI是一个评价国际上论文质量的一个指标而已,但是非唯一指标。SCI指标也是他本人创造出来的指标。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觉得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论文被引用的情况,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点子,希望通过制作出一个索引的工具来评估英文领域的论文被征用的结果。1961年,他正式成立一个公司,出版了SCI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我们可以看到谁的论文被引用最多,而被引用最多,也许证明了论文也最重要。如此利于帮助科学家在某个学科范围内,对过去的重要文献作检索和回顾,弄清楚自己目前的工作是否涉及或相对有创新。
这里面同样存在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如果某个学科根本只有几个人在研究,比如中国的甲古文,印度的梵文,真正懂看的都没有多少人,更别提进行研究了。但是这些研究却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在国际期刊如《自然》发表了这些论文,别说被引用,能在这个领域研究的、看得懂的就寥寥无几,这些论文的引用指数将是非常低的。但是却不能说这些论文毫无价值不重要,这是SCI无法反映的。
再如,如果某个学科是比较热门的,全世界范围的人都在研究。这个学科发表的论文就数以百万计,因此有的人论文被引用的机会就大。尽管有事实证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文曾经被SCI高引用,但是不能证明所有被SCI高引用的论文就会得到诺贝尔奖。这也是SCI无法提供证明的,它只能表明某个领域某个人的研究比较多人看而已,是一个类似“明星”的效果,非一定是高水平效果。
目前我国科学界使用的“影响因子”,是尤金·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在国际上比较通用于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它的算法很简单:将一本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比如某期刊2006、2007年总共发表了100篇论文,2008年这些论文一共被引用了500次,那么这个期刊在2008年的影响因子就是5。一般认为,影响因子越高,其学术影响力就相对较大。就如同你写博客,你的文章被推荐到首页,影响力就越高,但是不能绝对化地说明你的文章是水平最高的。加菲尔德博士进一步说明,因为有些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少,每年发表的论文也相对较少,这些专业领域的杂志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所以,用影响因子判定期刊的学术价值,首先要区分具体的科研领域。
但是,有学者感叹SCI在我国变味。学校讲科研成绩要报出“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个人报科研成果言必称“论文所发表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多少多少”,甚至用这些数字来衡量科学家的价值。于是冒出了某教授一年发100多篇SCI论文的“佳绩”;出现了科研工作实际并不出色,但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颇高的怪事。
而且,SCI也只是一个公司创办的赢利方式而已。作为全球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个,SCI囊括了世界上最主要、影响力较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期刊。SCI一直以盈利为目的,属于汤森路透科技集团,为了使数据库更全面,同时扩大订阅量,SCI在全球范围内收录期刊。比如,中国去年有38种期刊被SCI收录。
这就意味着SCI商业化倾向也是比较浓厚的,学术价值也并非是唯一的。所以,期刊被SCI收录不等于学术水平高,善于投机者会利用这个机会发表论文。此外,根据SCI的统计方法,凡在期刊上出现标题的文章,无论是综述还是简讯,甚至更正,都算作一篇。而中国统计成果时,只笼统地看“文章所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因此,有学者就动起了歪脑筋:在好刊物上发几个简讯,就能混到不错的影响因子。加菲尔德博士说,其实同一本期刊上每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也都不同。比如,有两篇文章发在《自然》上,可能一篇大受关注,被引用次数非常多,而另一篇可能一次也未被引用。另外,引用还分自引率和他引率,SCI设定了一个标准,一般期刊自引率不超过20%是正常的,一旦有杂志大幅超过,就有可能被SCI暂时“叫停”。有些导师为了增加论文引用次数,也会指使学生引用自己过去发表的论文,这可以从引用者和被引者的关系看出蛛丝马迹。从这些方面可以知道,SCI存在诸多投机漏洞,容易被利用。
为了避免这些漏洞,加菲尔德博士希望改进SCI指标,防止作弊。2009年1月,汤森路透科技集团又推出了一个新指标:特征因子,它正是针对上面提到的种种“漏洞”,比如它的计算扣除了期刊的自引率、将论文被引用年限从2年延长到5年,甚至考虑到引文所发表的杂志质量程度。但是这个指标是否完全合理,还在商榷中。比如英国《自然》杂志2007年度影响因子是28.75,计算后为1.838;而一本名为《Ca-Cancer J Clin》的期刊影响因子为69,计算后只有0.034。谁更合理?谁更科学?
再说,中国的论文唯SCI为指标,难免不进入一个博客套路:谁的文章就推荐到首页最多,谁就是最厉害的。可是,谁都知道,很多优秀的博文并不会得到有效推荐,反而是所谓的“明星”得到的关照机会比较多。显然,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2009年已经84岁高龄的加菲尔德博士,仍然在不断思考引文统计如何客观反映学术价值的问题。他认为,用SCI的一些指标可以对人或机构作某种评价,但绝对不能将SCI作为唯一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