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刘备三顾茅庐成功的主因
黎黍匀/文
却说那刘备受人推荐,以卧龙诸葛孔明为天下才冠,心下甚喜,欲立马访得卧龙先生,引为上宾,待之隆礼,置之产业,安其心,出其力,则大业成矣。为示隆重,特率关张二人前去迎接。
然而,首次出访,便是那隆冬季节,大雪纷扬,寒冷难耐。那张飞就先不耐了,道:“哥哥不必受这苦,且换个时间来罢。”那刘备不依,照旧前去,朔风凛凛而不畏。至茅庐,却不见那诸葛孔明,问于他人,皆言不知所终,不见其影,只好怏怏而回。第二次出访,仍带关张二人前去,张飞倒不耐烦了,言道:“量此村夫,才贤何足?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来。”被刘备喝住,不过,遗憾的是,仍然不遇。回到新野,转眼到春天,刘备再次前往,拜访诸葛孔明。这回,那孔明并不急于见面,摆足架势,明知刘皇叔前来,仍卧床不起,独自吟唱:“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然后才假装问童子:“可有俗客来访?”明知道是堂堂刘皇叔,仍然假装问是否是俗不可耐之类人等访问?若是可斥退之,若非可以迎之。知道是刘皇叔后,又转入后堂,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此时二人方能相见,互相吹捧一下,即展开了各自的凛冽攻势:
先是那刘备出招,我是由当今高人司马德操、徐元直推荐知道你诸葛孔明先生的,所以来访。
那孔明还招:“顽石一块、农夫一人而已,将军何必找上门?” 毫不领情,看看对方是否是忽悠他。
刘备亮出盖世绝招,直击其胸道:“你博学多才,天下奇才,不为天下苍生着想,那就老死山里算了。但是,这能行吗?”
孔明被击中心事,登时呆了一下,不由傻笑:“愿闻理由。”还要探刘备的心意。
刘备于是见招拆招道:“先生要救我!现在我要伸张大义于天下,匡扶汉室,非先生不可!”
孔明最终明白了刘备心意,内心被降服,但是担心对方要验证“才华”,于是直接说出了天下大势,以及刘备处境,未来的计划纲领,直听得那刘备心惊胆跳,验证通过,恭喜自己找对了人才。
但是那孔明露出才华被验证后,仍然顾虑对方只是一时激动而已,因此又来一招回马枪道:“我只说说,不做,不会出去。”那刘备明知其疑虑,遂不管三七二十一,拜倒于地痛哭失声,请求出山。孔明心神领会,至此才答应“愿效犬马之劳。”
三顾茅庐最终完满成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流人才具有一流的目标和计划,非一般小事为足。但是,这些人才要找自己愿意听从的老板,也必须是一流的管理BOSS才可以,如果只是表面喊发展为又大又强的企业,一流人才是不感兴趣的。诸葛孔明希望找到一个专一于目标,致力于大事业的大BOSS,所以他才不断观察刘备。曹操嫉妒人才,难以容纳孔明;孙权有自己的兄弟在协助,不能争兄弟饭碗,所以他选了刘备。但是他必须确定刘备是个大BOSS,不然只赢得小胜利就跑了或者把他甩了,他以后再也难以发展,二则卧龙之号也不再保存得了了。所以,他通过三顾茅庐来测试刘备的心志。
一访假装不见,看看刘BOSS是否是坚韧之人;二访也不见,看看刘备是否真正有心于自己的事业;三访才见,看看刘备是否真正认可自己的才华,永不抛弃。通过三访,最终确定,刘皇叔非一般人,真乃明主,可效犬马之劳,这才答应。
所以,刘备其实赢在了自己的心志。他坚持了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目标不气馁不放弃,心志坚定,一如既往,如此的专著,能不让人放心?难怪孔明心有欣喜焉。如果刘皇叔只是为了一个饭碗而已,并无大志,访问一次孔明不遇,就早早退回,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即使孔明愿意帮助他,未来也难免被抛弃的局面,如此孔明一生可就被糟蹋了。孔明出士,对刘备这个老板而言,只是一次“招聘评估”而已,但是对孔明来说却是事关一生的命运。如此,孔明才要测试刘备是否具备“专志专著”的决心,若有才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结果,孔明看出了刘备安的是什么心,二人遂成功联合。
刘备的成功是安了什么心呢?决心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