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说信巫不信医不治的含义
黎黍匀/文
对于名医扁鹊公留下的关于“六不治”原则(《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各抒己见。前面的“五不治”一般没有什么疑问,惟独是第六个“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的原则有不同看法。
还原到当时的环境,也许更能理解到该原则的真正含义。
首先,“巫”一直在上古时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质来自“巫”的实力,根据上古时代的解释,“巫”属于通天文,明地理,知人事的百科全书式人物(据《说文解字》),并非后世认为的坏形象。因此,“巫”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对于各种自然的法则是深为了解的,所以,人们十分敬畏她们。“信巫”的基础也因为这样的情形而确立。
其次,上古时代的“巫”对于自然法则的守护是十分谨慎的,也是执行原则的行动者。比如,对于疾病,“巫”认为是一种难,一种人类自己违背上天的法则而导致的难,她们认为,春发陈,夏蕃秀,秋容平,冬闭藏,天地之则也,任何人不可违背,“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当人们违背了这些法则,“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如此就成为了一种自找苦吃的难,不必同情不必可怜,要反思自己的错误,要向天地忏悔的。所以,自古我国传统就流传有一种不说病的“忌讳”心理。
其三,“巫”对于这些主动违反天地法则而导致的疾病,是不宽容的,必须要付出代价,至于这个代价是什么已经不可考了,但是一定是有恐惧感的惩罚出现。正因为如此,医生即使遇到这个情况,基本都要让步于“巫”,而不能随意跟“巫”冲突。这也是一种美德,尊重天地法则的美德。至于后世出现了假的“巫”,是后世人的心灵歪曲的问题了,与上古时代的“巫”有区别。
综合上面所说,就比较容易理解扁鹊说的第六法则了。“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尊重“巫”的含义,就是说“巫”认为有些人做坏事太多,这些人发病是一种赎罪行为,那么医生就不必要介入了,让自然法则起作用即可。当佛学传入我国以后,这个解释更为清晰,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的说法。至于说,病人迷信邪恶者的谎话,就不必要参与治疗的解释,也存在该来情况,确实在这方面医生未必有能力纠正或引导得回来,因为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巫医分家的情况,懂医的人未必知道“巫”的法则了。不过,对于扁鹊这么高水平的医师来说,不存在不了解自然养生法则的情况,应该知道有些人确实是需要付出疾病的代价,然后才变乖,好好爱护自己的,这样的情形交给“巫”处理,也不失为一种很多的选择,尤其是对那些相信“巫”法则的人,更为合适。
当然,历史到了当代社会,人们又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这也是很正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