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匀译梁武帝《净业赋(并序)》
梁武帝原文 黎黍匀编译
背景: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建立南梁政权。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退位给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以为为翻译文,由于文理奥深,黍匀勉强为之,不足之处盼诸君指正:
年少时爱游山水,心中向往山林生活。但是,身因俗事缠绕,不能达成。命运不许独行,心意不能放纵。因而入俗世,不得不担任帝王之事。当时变故多,世间路多堵塞不通。任事军旅,很难有安宁岁月。朝廷当时昏暗邪恶,下面属臣奸诈作乱。君子之道不行,小人之道便出现。(御刀、应敕、梅虫儿、茹法珍、俞灵韵、丰勇之,象这些人等,志公说的所谓乱带头惹事的人。志公就是佛门宝志,外形服饰多变,接待见人无固定方式。当时那些小人怀疑他对神有异行,于是关押在华林外阁。志公也发怒说道:“这是乱盖帽子,乱按名头。”)小人都各自依托权力,各自号令。或是威或是福,自由无原则,或生或杀张口说了算。所以忠良被屠杀而死,功臣受到无辜的连诛。服色看起来都一样,但却是分头各干各的,都自称帝主,让人喊至尊之称谓。再用诡诈阴谋,迷乱人心。不管白天黑夜,四处享乐,无视京都天子的存在。富贵者穿棉衣死于路边,无子女哭。到月产子路边,母亲来不及抱。百姓惶恐,如断兽角。
长沙宣武王对国家有大功劳,按礼报则不报,反而是残酷迫害逼来。对于他的弟侄,一样受祸难牵连。朝廷然后又派遣桓神和杜伯符等六、七个职称轻的使者,指令到雍州,会诸位军师,想说谋划及害处,但众人心不一,因此事不成。后又派刘山阳,他十分进取,壮士如同大老虎勇猛,器甲非常精锐。君王亲属不协助,就想捆绑他杀戮。这些横暴事情,都是出自一群小人。畏惧、受压、待困三类人也不慰问,更何况要理会奸坏之人了?如同无声去死,给天下人笑话。不久,从山阳至荆州,被萧颖胄控制,然后马上派人通过驿站传讯,到达雍州。然后才猛然大叫,组建军队竖起旗帜,四方都同心,都响应。在齐永元二年正月,从襄阳出发。义勇之士如云般齐集,用帆船运人。然后是竟陵太守曹景宗、马军主殷昌等人,各自带领骑兵步兵,沿岸迎接。波浪逆向流动,也有四十多里,至朕所乘坐的船才停止。此时有一对白鱼,跳入船头,如同孟津盟会含义,事情的兆头象是幽冥协助回应。
如云运动,如雷震如风飞驰,郢城攻克,江州投降。亲戚兵马也听到信息离散,新亭的李居士以跪礼首归降。暴君独夫已经消除,苍生得到了安定。就想回去田园林中,任由情意释放在草地水泽中。但是下面有民心迫求,上面又畏惧天命,事情不由自己定,于是才敢接受大宝之位。就象走近深渊,行在薄冰上面,时刻想退位给有能力的人。如果他谦让,一定又会迅速溃败,不但是身死名受侮辱,也会让神灵界受连累。所以才作赋说:“日夜常思惟,循环亦已穷。终之或得离,离之必不终。负扆临朝,冕旒四海。昧旦乾乾,夕惕若厉。朽索御六马,方此非譬。”当世评论的人把朕比作商周的汤王、武王。但是朕比不上汤、武,汤、武也不能拿来比作朕。汤、武都是圣人啊,朕是凡人,这不能比较。不过汤王、武王君臣之间仁义不绝,然后才有南巢、白旗放逐的事情。朕君臣仁义都已经尽了,然后才扫定暴君,为天下除去病患。这是不同的事情,所以不能拿来相比。
朕是平民的时候,只知道礼义,不知道方向。只知道烹宰各类动物,接待宾客。来的是肉食,不知蔬菜味。等到登宝座,富有整个天下,远方的珍羞贡献相继到来,海内的异食没有不到,一方一丈之内都是放满,百味布满刀板。到吃时这才放下筷子,对着桌子流泪,恨不得将储藏的物品清理,白天黑夜都供养它们,那还有心去品尝这些膳食呢?因此就以蔬菜为食,不吃鱼肉。虽然是自己实行,不让外人知道,等到礼宴群臣的时候,菜膳按平常设置。吃蔬菜未成习惯,体质瘦弱,朝中列臣就有知道的人了。谢朏、孔彦颖等人,多次劝不吃素了,都是忠诚之至,但是不合朕心。朕又自己思考:得了天下不是自己的本来志向。杜恕曾说:“刳心掷地,数片肉耳,所赖明达君子,亮其本心。”谁又知道我不会贪图天下呢?只有做人所不能做的,才能让天下人知道我的用心。再隔断房间,不和妾,从人同屋居住,已经有四十多年了。有时身体出现小问题,就问上省师刘澄之、姚菩提病症原因。刘澄之说:“我的意见是因为饮食不对导致。”于是回答刘澄之说:“我是凡人,过于肥腻了。”刘澄之说:“皇上以前每日吃的,哪比得上今日吃的?”姚菩提含笑摇头说:“只有菩提知道。皇上房室生活过多,所以这样。”当时不久就不吃鱼肉,也开始了禁房事。以他们的智慧洞察不是随意的,水平也不是虚无的,所以就默然不说了,不再追问,就如此治理身体。刘澄之制酒药,姚菩提做丸,服了病还是加重。因为他们有所不知道的方面原因,就不再服用。因此一有病,就自己设计方子,不服用医生开的药,也有四十多年了。自己的修为原本就不是很精进,既然不吃动物肉,也不在惹来杀障;既然没有房事,所以也没有欲望的恶障。除去这两个障碍,意识就有点明亮。不管是佛书还是非佛教类经书,读了就可以理解醒悟。这样做以后,才知道归向哪里。《礼》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有欲望动就是心有污垢,静下来才内心干净。外面动的停止,内心才明亮,开始自己有了觉悟,担忧烦恼也就无地方出现了。于是写《净业赋》说此悟:(下文大意是讲述了人心如果贪欲过度,就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因此,清洁干净内心,污垢不存,那么就能达到道的境界,并获得真正的清名好报。)
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静,感外物以动欲,心攀缘而成眚。过恒发于外尘,累必由于前境,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怀贪心而不厌,纵内意而自聘,目随色而变易,眼逐貌而转移;观五色之玄黄,玩七宝之陆离,著华丽之窈窕,耽冶容之逶迤。在寝兴而不舍,亦日夜而忘疲,如英媒之在摘,若骏马之带羁,类白日之丽天,乃历年之不亏。观耳识之爱声,亦如飞鸟之归林,既流连于丝竹,亦繁会于五音,经昏明而不绝,历四时而相寻。或乱情而惑虑,亦惂耳而堙心。至如香气馞起,触鼻发识,婉娩追随,氤氲无极,兰麝夹飞,如鸟二翼。若渴饮毒,如寒披棘,舌之了味,众尘无有。大苦咸酸,莫不甘口,啖食众生,虐及飞走,唯日不足,长夜饮酒。悖乱明行,罔虑幽咎。身之受触,以自安怡,美目清扬,巧笑峨眉,细腰纤手,弱骨丰肌,附身芳洁,触体如脂。狂心迷惑,倒想自欺。至如意识攀缘,乱念无边,靡怀善想,皆起恶筌。如是六尘同障善道,方紫夺朱,如风靡草。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轮回火宅,沈溺苦海,长夜执固,终不能改。屯否相随,灾异互起,内怀邪信,外纵淫祀,排虚枉命,蹠实横死。妄生神祐,以招福祉,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初不内讼,责躬反己,皇天无亲,唯与善人,外清眼境,内净心尘,不染不取,不爱不嗔。如玉有润,如竹有筠,如芙蓉之在池,若芳兰之生春。淤泥不能污其体,重昏不能覆其真,雾露集而珠流,光风动而生芬。为善多而岁积,明行动而日新,常与德而相随,恒与道而为邻。见净业之爱果,以不杀而为因,离欲恶而自修,故无障于精神。患累已除,障碍亦净,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照多象,内见众病,既除客尘,反还自性。三途长乖,八难永灭,上善既修,行善无缺,清净一道,无有异辙。唯有哲人,乃能披襟,如石投水,莫逆于心。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雪;在缠累其既除,怀忧畏其亦灭;与思爱而长违,顾生死而永别。览当今之逸少,想后来之英童,怀荆玉而未剖,藏神器而在躬。修圣行其不已,信善积而无穷,永劫扬其美名,万代流于清风。岂伏强而称勇,乃道胜而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