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在培训互动中消失
作者 黎黍匀
近年来,不断接受别人的培训也培训着别人。发现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老师的能力和收获,竟然是是否互动的问题。一位讲师要求大家给评价,问上课效果如何,其中最主要的是互动够不够。学员点头够,于是评价为优秀。如果互动不够,很难得到优秀的评价的。
但是,课后发现,老师为了互动,竟然变相使出很多打断知识吸收的方式来,超级不解。我认为他是否互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吸收到他的精华了。当我与他交流的时候,他无奈地说,如果你不互动,学员不买帐。我说,可是这不符合实际啊?他说,应付也要。
当我为学员上课的时候,一个公司的学员评价是互动不强。
当我为一家单位做沙龙的时候,主持人说互动能多些吗?
当我问我的助手,效果如何的时候,助手说,互动不够。
可是当我问他们的时候收获却是另外的景象了。
我说:“学习一定要互动你才学习到东西吗?”
学员无语、、、、、、
我说:“什么叫互动?互动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助手无语、、、、、、
我说:“知道不知道有些课程你们是没有互动的能力的?”
学员无语、、、、、、
我说:“学习是为了一种形式的舒服还是要得到智慧呢?”
学员无语、、、、、、
后来千里迢迢来南宁学习营养学的学员,我招待他们的第一句话是:“我上课没有互动。”学员们不做声。上课完成了,学员反映是:老师你的课程太经典了!
“我不互动。”我说。
“那是形式!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达到目的了!”学员说。
我说的是实话,我的课程都是全新的体系设计的,学员不懂设计的原理,更不懂里面的奥妙。硬生生地拉过来互动,不现实。我需要把根源、发展、走向、规律、细节逐条演绎,大家才知道,才明白互动什么东西。按照互动的定义,就是双方在知识同等或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碰撞的沟通方式。当学员根本不具备该领域的基础和水平的时候,互动是欠缺条件的。如果非要互动,除了哈哈几个笑话还能怎样?
我主持的课程,目前多数是与智慧相关的课程,坦白说是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后才可以掌握的知识。如果一互动,肯定没有几个掌握到精髓,大老远来南宁就是和我互动几下,能学到什么东西?当然互动可以,你必须具备我这样的知识基础,具备临床、学术、讲师、著作、论文等基础,不然我说什么你听不懂,你说什么我都懂,这不公平,不属于互动的范围了。如果要真正获得智慧和知识,还是少提互动好。我们不能因为“大脑偷懒”而选择了看似舒服的互动之路,智慧的东西是无形式的,只需要专注和投入,是否互动根本不重要。
以后来南宁学习的学员,我还是告诉大家,互动不现实,不要随意跟我互动,反正你互我不动。
互动条件:
1、双方具备该领域基础知识,并具备领悟该领域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2、双方具备沟通的洞察能力
3、双方明确知道互动的意义和目的
4、双方了解该议题的核心和目的
5、双方能够察觉到对方的观点细节和优缺点
如果不符合就是取乐子!
如果把乐子当互动,那太容易了!我一上课就讲笑话,讲完就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就可以你拍一我拍二,拍手结束各走各路。不用负责,不用关心是否学习到知识——可是这样的课程蛮受人欢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