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观世界看中医(1)
最终演绎出了各种的对应关系。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探究了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人类结构与自然界是相互对应的。五行与人体的对应。如: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毛、骨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声:呼、笑、歌、哭、呻
变动:握、忧、哕、咳、栗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色:青、赤、黄、白、黑
在中国的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古人对这些理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当今的现代人来说,却不是容易理解的。如果一定要以当代人的白话来翻译,几乎不大可能。因为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困境:懂医学的不一定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人却不一定善于医学。于是,我们只能片言只语来翻译为当代人理解的形式了。但是,这样又无法清晰解释明了。在这样的矛盾状态,如果能够有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说、来证明,将是件如何快乐的事情。
那么,我们首先要说明的是什么是“阴阳”,“经络”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能够把这两个核心说明白,后面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了。
远古时代的人类,与自然接触频繁,大量的动植物可以得到行为的观察。动植物具有相当稳定的行为习惯,比如,动物冬眠、种子发芽、春风吹草又生、月明星稀等现象都是很稳定的,不会因为人类的参与和干扰而改变。重复的观察和大量的信息收集,古人的大脑形成了直觉思维和非直觉思维模式,能够从自然界的各种信息中获得某种规律性的感悟。
我在另外一本关于健康四大规律的书中,专门论述了阴阳规律的出现和行为的规则,这里简单叙述。古人通过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气候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了阴阳节律的存在。这是与古人长期观察、研究、参悟、实践自然规律有密切关系。
比如到了冬天,阴为盛,水凝固、石头变冷、树叶枯落、大地灰白、人体气血迟缓、口气冷凝、肢体僵硬、动物冬眠、大雪降临等,都是表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收藏、迟缓、减弱等的表现,再高度总结,其实就是抑制性的能量控制了一切。
又如到了春天,阳为盛,水流动、石头解冻、枝叶生长、大地青黄、人体气血流畅、口气无形、肌体柔软、动物出动、细雨绵绵等,都是表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生长、快速、增强等的表现,再高度总结,其实就是生发性的能量控制了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