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观世界看中医(4)
对“经络”的微观认识
其次是关于经络的学说。
《黄帝内经》研究人体以阴阳、五行、经脉贯穿始终。作为人体巨系统中的子系统,经络系统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经脉、孙络、浮络、十二经别及十二经筋等内容。
《易·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德经》说,“有无相生”。以经络系统来看,有形者经筋,无形者经络,前者为体,后者为用,体用一源,无形寓于有形之中。在“元神”有序化的调节制约下,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形式的机体,能调节的反馈性自动控制系统。经络的信息就沿着五体(皮、肉、脉、筋、骨)、脏腑及四肢百骸等轨道传递,一日一夜五十周而复大会,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以往运用组织解剖学手段进行经络研究时,在古典经脉线和穴位上所观察到的只有神经、血管、淋巴、肌肉等生理学早已熟知的组织结构,未见有特殊结构。目前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经络就是人体间隙维系统,存在于间隙中的体液即为经络物质。
武汉大学曹连欣教授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美国奥克兰大学吴建华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10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DNA蛋白质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复旦大学费伦教授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徐汤苹教授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的体液恰是人体“第二信使”钙离子的富集区。北京医科大学樊景禹教授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导的特性;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针刺穴位时,在经脉线上测到与动脉同步的微小波动,而离开经脉线两毫米就无法检测。中医所说的运行于“分肉之间”的气,应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体组织液间隙中的由粒子和波动共同组成的复合信息载体;古人所概括描述的经络主体——十四经脉,恰是人体这个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活动所形成的无形的信息通道。
关于经络线的结构,林中鹏教授建立了经络量子化通道假说。他认为,经络是维系人体各层次(器官、组织、细胞等)代谢水平梯度分布,并使之处于稳态的量子化、非连续的点线结构,而新近发现的类液晶微小管则是经络管道的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