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营养教育与指导
6.1 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性的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提高我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意识及营养知识水平,促进居民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6.2 工作职责和任务
负责制定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培训省级营养教育与指导专业技术人员,为各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6.3 工作内容和方法
6.3.1 组织开展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组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有关专家,根据我国居民中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有目标、分阶段地制定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计划,明确各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年度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通过工作会议,工作文件、督导考核和总结评估等措施推动各省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的开展。
6.3.2 提供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技术支持:编写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大纲、科普宣传资料和培训教材,组织各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有关人员就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计划、营养教育与指导方法、考核与评估方法等进行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各省开展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
6.3.3 营养教育与指导方法学研究:对实施的营养教育与指导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发现不同营养教育与指导方法的优缺点,不断改进方法,将营养科学新知识、营养研究新进展融入科普宣传,提高教育与指导的效果。
6.4 工作流程和步骤
6.4.1 明确工作目标:通过对全国营养监测、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等资料的分析,找出我国居民中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确定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重点,明确每年的工作目标。
6.4.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我国营养教育的现状,制定各年度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6.4.3 技术培训:根据年度营养教育与指导的工作计划内容,组织对各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营养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各省的专业技术能力。
6.4.4 组织实施:召开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会议,向各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布置当年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的任务和考核标准。通过媒体宣传年度营养教育与指导的主题和内容,扩大教育范围。根据制定的方案对各地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开展的情况督导、考核和评估。
6.4.5 总结报告:汇总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计划执行的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建议,将书面总结报告上交上级部门。
6.5 技术文书
6.5.1 全国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计划书。
6.5.2 营养教育宣传材料,如招贴画、宣传册、视听和影像宣传资料等。
6.5.3 培训相关资料,如培训教材、培训评估表、照片等。
6.5.4 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督导情况、工作考核评估报告。
6.5.5 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进展报告、年度报告。
6.6 过程质量控制
按照表6-1设定的关键步骤对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每一关键步骤均规定了质量控制关键点、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表6-1 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的过程质量控制
关键步骤 |
质量控制关键点 |
质量控制指标 |
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
工作目标 |
总目标
具体目标 |
主要营养问题针对性 |
3名及以上专家审核,评价为“恰当、不恰当”。 |
工作计划 |
目标
组织、执行机构
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考核标准 |
计划意义
计划要素完整性
计划可行性 |
3名及以上专家审核,评价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
技术培训 |
培训人数
培训教师资质
培训内容
培训考试 |
学员出席率
培训合格率 |
审核培训档案,如果学员出席率≥80%,培训合格率≥95%,则评价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
组织实施 |
工作会议
工作手册
营养教育与指导活动记录
营养教育与指导宣传资料
督导、考核与评估记录 |
工作会议纪要
工作手册实用性
教育与指导覆盖人群
目标人群知识、态度、行为改变率 |
3名及以上专家审核,根据工作资料完整性,并通过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估情况,以及目标人群抽查情况综合给予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
6.7 工作数量和频率
6.7.1 每年度撰写工作计划和方案1次。
6.7.2 根据每年全国营养教育活动确定的宣传主题组织1次大型宣传活动。
6.7.3 在广播、电视等媒体至少开展一次专题讲座。
6.7.4 制作和发放营养知识宣传单10000份。
6.7.5 各类人群的营养课堂活动每年不得少于2次。
6.7.6 每年撰写工作总结1次。
6.8 工作考核和评价
6.8.1 营养教育与指导计划和方案。
6.8.2 营养教育与指导的次数。
6.8.3 营养教育与指导的人次或覆盖范围。
6.8.4 实施营养教育与指导后目标人群的改变情况,如:目标人群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率;行为和危险因素的变化率。
6.8.5 培训省级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