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预防与控制
8.1 营养缺乏病的预防与控制
8.1.1 目标
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目标人群营养缺乏病患病率,改善目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
8.1.2 工作职责和任务
负责制定全国性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的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对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8.1.3 工作内容和方法
8.1.3.1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根据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结果,对营养缺乏病的程度、范围、地区、人群特点、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了解营养缺乏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分布状况、严重程度以及主要原因等。
8.1.3.2 研究制定不同类型的营养缺乏病诊断、评估、干预技术指南。
8.1.3.3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缺乏病预防和控制的知识水平。
8.1.3.4 与媒体合作,为大众传媒机构提供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材料。
8.1.3.5 为下级开展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设计、制作营养教育材料。
8.1.3.6 针对特定人群开展营养素补充和强化食品干预。
8.1.3.7 有针对性宣传人群膳食营养特点和介绍各类食物营养特点,引导食物资源的生产、加工和合理应用,如家庭菜园、家庭养殖和大豆加工利用等。
8.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8.1.4.1 制定工作计划:在明确营养缺乏病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营养缺乏病干预的目标人群,制定全国营养改善工作计划,确定营养改善方法及实施方案。
8.1.4.2 技术培训:对下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关营养干预方法学培训,掌握具体工作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技能和具体工作方法。
8.1.4.3 组织实施:依照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项具体营养改善活动。如大众营养教育、平衡膳食指导、营养素补充和食品强化、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合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等。
8.1.4.4 督导和评估: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8.1.4.5 总结报告:对上报资料进行分析,形成专题报告,反馈给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提出进一步改善营养缺乏病的措施。
8.1.5 技术文书
8.1.5.1 中国常见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规划。
8.1.5.2 中国常见营养缺乏病干预计划与实施方案。
8.1.5.3 培训教材及相关资料。
8.1.5.4 营养干预工作中的指导、督导、考核的记录。
8.1.5.5 工作总结报告。
8.1.6 过程质量控制
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过程质量控制要求见表8-1-1,按照质控指标和方法对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和关键点进行监督和考核,保证工作的质量。
表8-1-1 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过程质量控制
关键步骤 |
关 键 点 |
质 控 指 标 |
质 控 方 法 |
制定计划 |
目标
组织、执行机构
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考核标准
|
目标明确性
步骤清晰度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情况
省级认可程度=100% |
上级部门组织专家审核,根据质控指标评价为“合格、不合格”。 |
技术培训 |
培训人数
培训教师资质
培训内容
培训考试 |
学员出席率≥80%
教材满意度≥95%
考核合格率≥90%
方法和技能应用情况 |
专家审核,根据质控指标评价为“合格、不合格”。 |
组织实施 |
工作会议
工作手册
督导、考核记录
宣传资料
目标人群 |
工作会议纪要
工作手册实用性
组织执行机构
资料趣味性、可读性
目标人群覆盖率≥90% |
专家审核,根据工作资料完整性,并通过工作督导、考核情况综合给予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 |
资料收集 |
原始记录
电子文件资料 |
误差或缺失<5%
资料完整率=100% |
专家审核,根据资料质量评价为“合格、不合格”。 |
8.1.7 工作数量和频率
8.1.7.1 对确定的营养缺乏病目标人群的营养干预为常年工作。
8.1.7.2 根据计划或上级安排开展工作,完成要求的工作数量和频率。
8.1.7.3 每年为省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一次营养知识更新培训班,对各省开展的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
8.1.7.4 对参与工作的市、县级疾控机构开展的营养缺乏病干预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抽样督导考核和效果评估。
8.1.8 工作考核和评价
8.1.8.1 营养缺乏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化,对参与工作的各级营养工作人员采用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
8.1.8.2 根据对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等,如是否按照计划的时间进度完成工作、完成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考核和评价。
8.1.8.3 对目标人群采取抽样的方法观察预防与控制的效果。
8.2 营养失衡的预防与控制(以超重和肥胖为例)
8.2.1 目标
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营养失衡相关危险因素,改善营养失衡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
8.2.2 工作职责和任务
负责制定全国营养失衡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对下级机构进行培训,并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对营养失衡的基础性研究、干预研究,为制定适宜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营养失衡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8.2.3 工作内容和方法
8.2.3.1 组织制定营养失衡(超重与肥胖)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及技术方案,编写营养失衡预防与控制相关的健康教育材料。
8.2.3.2 编制预防与控制工作手册和技术培训教材,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营养失衡(超重与肥胖)预防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8.2.3.3 组织实施全国性的超重和肥胖干预工作:根据三级预防原则,社区全人群、高危人群、超重与肥胖人群均为目标人群。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营养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或途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合理膳食、适度的身体活动,指导居民控制体重和戒烟、限制饮酒,
8.2.3.4 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相结合:在机关单位、社区、学校结合健康体检等工作开设营养教育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运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膳食营养与超重与肥胖相关的知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画、展板、专栏等形式开展营养教育;选择部分乡镇、社区开展平衡膳食、控制体重等示范活动,改变目标人群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8.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8.2.4.1 制定工作计划:在营养调查与营养监测的基础上,制定全国营养失衡(超重与肥胖)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干预策略、选择优先干预内容、干预活动材料制作、人员培训等。
8.2.4.2 技术培训:对下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关营养干预方法学培训,采用组织培训班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具体工作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具体工作中得以应用。
8.2.4.3 组织实施:依照工作计划,合理地组织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落实各项具体活动和目标。如大众营养教育、平衡膳食指导、因地制宜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
8.2.4.4 督导和评估: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8.2.4.5 总结报告:对上报资料进行分析,形成专题报告,反馈给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提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营养失衡的措施。
8.2.5 技术文书
8.2.5.1 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工作手册。
8.2.5.2 法规条例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试行)。
8.2.5.3 工作记录、管理记录:现状调查表,知、信、行调查询问表;效果评估表等。
8.2.5.4 营养教育科普文章、宣传小册、宣传单。
8.2.5.5 总结报告。
8.2.6 过程质量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运用膳食营养知识预防与控制超重与肥胖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要科学、通俗、简单易行;按表8-2-1质控指标和方法对营养失衡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和关键点进行监督和考核,保证工作的质量。
表8-2-1 营养失衡(超重与肥胖)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过程质量控制
关键步骤 |
关键点 |
质控指标 |
质控方法 |
制定计划 |
目标
组织、执行机构
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考核标准 |
目标明确性
步骤清晰度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情况
省级认可程度=100% |
上级部门组织专家审核,
根据质控指标评价为“合格、不合格”。 |
技术培训 |
培训人数
培训教师资质
培训内容
培训考试 |
学员出席率≥80%
教材满意度≥95%
考核合格率≥90%
方法和技能应用情况 |
专家审核,
根据质控指标评价为“合格、不合格”。 |
组织实施 |
工作会议
工作手册
督导、考核记录
宣传资料
目标人群 |
工作会议纪要
工作手册实用性
责任、措施落实情况
资料趣味性、可读性
目标人群覆盖率≥90% |
专家审核,根据工作资料完整性,并通过工作督导、考核情况综合给予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 |
资料收集 |
原始记录
电子文件资料 |
误差或缺失<5%
资料完整率=100% |
专家审核,根据资料质量评价为“合格、不合格”。 |
8.2.7 工作数量和频率
8.2.7.1 对确定的营养失衡(超重与肥胖)目标人群的营养干预为常年工作。
8.2.7.2 根据计划或上级安排开展工作,完成要求的工作数量和频率。
8.2.7.3 每年为省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一次营养知识更新培训班,对各省开展的营养失衡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督导和技术指导。
8.2.7.4 对参与工作的市、县级疾控机构开展的营养失衡(超重与肥胖)干预项目的执行情况采取抽样督导考核和效果评估。
8.2.8 工作考核和评价
8.2.8.1 对参与营养失衡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各级营养工作人员采用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
8.2.8.2 根据对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等,如是否按照计划的时间进度完成工作、完成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核和评价。
8.2.8.3 对目标人群采取抽样的方法观察预防与控制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