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字 号的境界
黎黍匀/文
古人有名、字、号,现代人只有名,无字无号,或少字少号。是进步还是退步?
其实从文明角度来讲,现代人是略有不足的。对于名字号,并非可无可有的,对于一个完整的人生来讲,是应该具备的。
名,指个体作为长辈识别的特征称呼。比如你生下来,就有的称呼,就是名。诸葛亮,就是生下来的名。但是,这个名只允许长辈、父辈称呼的,诸葛亮的同学、朋友、亲戚等人是不能称呼的,不然是冒犯。因此,名是父亲来称呼的标志。
名的出现,是人初生的岁月符号,因此有以下特征:
1.只允许父辈称呼,他人或同辈禁止称呼。
2.名不能反映你的人生走向或理想,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代号。
3.名是确认宗族特征的符号。不是反映你未来的努力方向或事业。
那么,等你长大了,就有字的出现了。
字,指个体成为成人开始,走向社会的特征代称。比如你18岁了,可以成人了,在成人礼上,需要你自己取一个意味着代表你心意和理念的符号,就是字了。从此,人们只能称呼你的字,名就不再提。
1.字是走向社会的标志。
2.字是社会人士、同辈称呼的符号。
3.字是代表个人成熟的开始,是个人抱负的象征。
因此诸葛亮的同学,遇到他,要这样称呼他:“孔明兄,别来无恙?”不能这样说:“阿亮兄,吃饭没有?”因为亮是他父母亲、家族长辈才能有资格称呼的,如果你叫了他阿亮,就是代表你是他的父母辈,这是明显的侮辱他的,所以孔明先生会大怒:“先生为何如此无礼?孺子不可教也!”然后拂袖而去。
在《礼记·檀弓上》记载有:“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记载详细讲述了幼时为名,成人为字。而女子幼小时,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供同辈呼唤。
我们的学员有一位名叫朱江的男士,其实朱江是他父母辈才可以称呼的,我们学员之间是不允许称呼他的。他有字,为旨皓,学员之间可以称呼他为旨皓兄,或者旨皓同学,不可直接称呼他的名“江”。这就是名和字的区别。
名与字,代表了不同辈分者的区别,是为礼节。名与字是代表了不同人生阶段的确认,是为遵循自然法则和规律。幼小为名,受恩德于父母,故名为父母之专利,也是受父母呵护之名义。成人待长,独立于世间,创建事业,是为发挥己之潜能,是为立字扬帆,自然规律,人生之必然。至于字是否依照名的含义延伸,各有各爱好。诸葛先生,名为亮,他谦虚地说,只有一孔之明而已,不敢擅越,是为尊重父母之名。因此他叫孔明了。也有是补充说明的,如毛先生,名泽东,是为父母之呼,而他成人后立字为润之,也是谦虚地对父母的名含义延伸,说父母让我泽东方,那个太大了,我不过是稍微湿润一下而已。屈先生名平,字原,后人教材或者作品都称他为“屈原”,是符合礼节的。而教材直接称呼“诸葛亮”,让小学生朗读,是不符合礼节的,应该称为“诸葛孔明”才对。
而号是成人之后,个人要创立的事业或者对人生的追求心意的称呼。如诸葛孔明兄(注意,不可以称呼为亮,除非你是他父母辈),他心意是“淡泊明志”,隐居山林,思考天下,如同非凡的智慧者,因此他把自己的未来定位成“卧龙”形态,因此人生定位确定,有号“卧龙”。他的圈子兄弟朋友,也直接叫他卧龙兄弟。
郑克柔先生(名燮,其父母辈称呼或祖宗记载),号板桥,认为一生要正直如一,心意已定,因此有板桥之号,后人多称他为“郑板桥”,或板桥兄。如果你叫他燮(XIE)兄,属于冒犯,让他泄气。后人在各种教材中统一称他为“郑板桥”,是非常符合礼节美德的。
李漱玉(名清照,是她父母称呼),号易安居士,写的诗词歌赋,命名为《易安居士文集》。这是她心意希望得到安定生活的期盼,因此:
“知否,知否,红肥绿瘦;
争渡,争渡,惊起一阵鸥鸬。”
正是她紧张的心境,希望得到安静居所的描述。
从名到字,是幼小到大的符号,从字到号,是成人创立事业或者人生追求的符号,真实反映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是自然规律的反映,也是道德规范,礼节之仪。
成人了,我们将要给孩子们一个立字的机会。而我们,也应有一个字的机会,展示自己人生的真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