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内容)
【古典1】谈谈《太清神鉴》的饮食论
黎黍匀/文
书籍简介:《太清神鉴》为明朝年间广为人知的一部相书,后为历代宫廷密藏。皇帝禁令不可外传,是各色相人高士梦寐以求的相学宝典。皇上钦点,断人贵贱,也以此书原理作为重要佐证。鉴从手纹、面相、骨骼等方面都加以详细分析。还有其它相书所没有涉及到的如:姿态、眼神、气血、语气、音调、卧姿和脚步的急缓等内容。清代《四库全书》收录其中。
古书《太清神鉴》本为相术之书,然其涉及饮食之论,甚有明理,切合与实际,故可以阅览而考之,极有裨益。是以,摘录而释之,展阔视野,可以有则。
《太清神鉴》卷四,其中《论饮食》有云:
气血资之以壮,性命系之以存者,饮食也。食物不宜语,嚼物不宜怒。食急者易肥,食迟者多疾。依少而肥者性宽,食多而瘦者性乱。饮缓者性和,食如啄者贫。敛口食者淳和,哆口食者不义,食而齿出者贫苦短命。嚼似牛者福禄,食如羊者尊荣,食如虎者将帅之权,食如羊者将帅之权,食如猿者使者之位。边食边顾,终身穷饥。食快而不留,详而不暴,嚼不欲声,吞不欲鸣。
首先,该卷讲述了人的性命根本在于饮食。人体的气血、生命的维持,必须依存饮食,因此,饮食的摄取方式和习惯,对于分析和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能量强弱,甚至一生的成就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二,对于不同的饮食方式,该卷谈论了不同的方式来自不同的性情者。如“食物不宜语,嚼物不宜怒。食急者易肥,食迟者多疾。依少而肥者性宽,食多而瘦者性乱。饮缓者性和,食如啄者贫。敛口食者淳和,哆口食者不义,食而齿出者贫苦短命。”饮食的第一良好习惯就是“不宜语”,对于当代人吃饭时间教育训话的方式是否定的,其实从消化原理来说,饮食中进行说话也是干扰消化效果的,所以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而“(咀)嚼物不宜怒”,就是要求饮食过程要心情愉悦,消化腺分泌的状态也是最佳,利于饮食营养的吸收,如果心理压抑发怒,则肯定对于脾胃消化有抑制作用。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健康,不好的习惯必然导致健康异常,即“急者易肥”“迟者多疾”,当然“迟”者也有可能是违反三餐习惯或故意延迟吃饭时间,或者是本身体质虚弱饮食动作迟缓,对于健康都是不利的。此外,饮食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性情,即“少而肥”性宽,“多而瘦”性乱,谈论了良好的体质能够体现良好性情,反之性情容易混乱不稳,深层次讲述了饮食对人性情的影响;而“性和”的人饮食方式就缓和,体现了不同性格的人在饮食方面的表现;至于“啄者贫”,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贫穷者经常缺乏营养能量,无法得到饮食保证,因此得到食物“急进”地吃饭,显示了饮食者的经济条件和状态。后面的描述也是反映了饮食不能保证的人群出现的饮食方式和表现。
尽管以上谈论了饮食方式表现的不同性情,但是我们却不能单一理解为这些行为都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合理科学的营养方式,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的。
其三,饮食影响了人的性情,性情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卷四继续谈论:“嚼似牛者福禄,食如羊者尊荣,食如虎者将帅之权,食如羊者将帅之权,食如猿者使者之位。边食边顾,终身穷饥。”咀嚼有力者,比较有福气,其实从一定道理上说,健康的体质,能够承担更多的工作,能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事业方面,交际也比较从容,合作的机会也相对多,因此显示出“福禄”相,其实只是换个说法而已。此外,饮食姿势表现出如羊从容、如虎威凛、如猿敏捷,无一不体现了不同人的体质状态,从容者必然善思,善思者善成,是以尊荣;威凛者大胆能成事,自然符合将帅之职;其它类似。而边食边顾者,多为急于食而迟于思,难以料事,饱一顿饥饿一顿也是正常的了。所以,饮食习惯与人的事业有关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四,卷四指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即“食快而不留,详而不暴,嚼不欲声,吞不欲鸣”。这些饮食习惯可以保证让人得到充分吸收食物营养,得到充足营养,就应该不要吃饭过程发声谈论、叫喊喧哗等,如此才能达到“食快而不留”的健康效果。坚持健康的饮食方式,也是可以改进身体素养的方式,健康的身体对于事业有促进的作用,自然而然,就有好的“命”相出现。
因此,此书谈饮食,实为谈命,然其命与气血相关,气血与饮食相关,饮食的健康积极,对人的影响密切,对人生的事业影响也是影响密切,不可忽略,不可轻视。
|